你知道么?
有一种心律失常称为爷爷型心律失常。
有一种心脏疾病,中国有大约万的患者。
你知道么?
有种看似不严重的症状,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的就是卒中或心衰。
没错,我们说的就是房颤!
6月7日,医院心内一科教您读心声,了解什么是房颤!父亲节来临之际,别让我们对父母的的关心仅仅停留在口头,医院心内科举行大型房颤患教科普活动,为广大市民及房颤患者免费开展诊断和患教活动!活动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在颤动时,血液容易形成“凝血块”,即血栓。一旦脱落,就堵在血管发生栓塞。常见的是脑栓塞,俗称“中风”。房颤在颤动时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排血量减少,就会出现心衰。我国房颤的现状是患者多,认知不足,卒中治疗现状不乐观。无论房颤的诊断和抗凝治疗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规范房颤的诊治活动,年3月19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房颤联盟(CNAFA)在京成立。会上同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并计划发布《中国房颤卒中报告》,提出规范防治房颤相关卒中的建议和可行性措施。
活动内容广大市民们:
6月7日,下午13:00~13:30我们将在医院门诊三楼会议室医院市民进行房颤筛查,并由我院心内一科专家现场为您解读心电图。下午13:30~14:30医院门诊三楼会议室,心内一科主任郎济艳主任医师,副主任彭晓红副主任医师将开展关于房颤知识专题讲座,为您解惑释疑。
6月6日至10日,省内医院将一同开展中国房颤日活动,让我们共同了解房颤。另外,我们为所有到场的市民准备了小礼物,以感谢到场市民为普及房颤知识做出的努力。中国房颤日,医院心内一科‘教您正确读心声’。活动地址医院门诊三楼会议室6月7日下午13:00不见不散! 医院心内一科自70年代建院以来,医院的重点科室,凭借科内雄厚的技术力量,始终重视医疗、研究工作,严把临床服务质量关。在高血压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先心病、心肌病、心包疾病、血管疾病等各种心血管疾患,尤其是危重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顽固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肺梗塞等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内现有医生7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医学硕士4名。拥有国内先进的心导管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多功能中央监护站、多功能床旁监护仪、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多导心电图机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心内科就在我省开展了人工心脏起博器植入术、食道心房调搏术、冠脉造影及其介入治疗……如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已经从简单的临床观察诊断和消极的治疗手段发展到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学、电生理学、影像学、形态学、甚至基因学的综合诊断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为此我院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引进先进设备,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心内科,使其继续走在我省的前列。目前我科开展的检查治疗项目包括:右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各种血管造影、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临时起博器、永久人工心脏起博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肺动脉瓣成形术、经皮冠脉球囊成形术、冠脉内支架,部分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心内科自年起常规开展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PTCA支架置入手术,之后又率先开展门诊冠脉造影,患者术后即刻就能下床活动,不需住院,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期,我科开展经腋静脉通路行起搏器植入,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术中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近年来,由于心内一科医疗水平提高,技术先进,服务态度好,医德、医风优良,吸引了本市及附近各区县病人慕名前来治疗。全科医护人员也在不断学习更新国内外先进诊治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同时,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技术,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在医疗工作岗位上,高质量为患者服务。
专家直通车郎济艳心血管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学位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30年,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省、市医师协会、心学管分学会常务委员,哈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省市医师协会,医学会心血管学会,省微循环学会,省电生理学会委员。擅长于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特别危重的度心衰的诊疗工作,尤其擅长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PTCA、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左心室造影术、二尖瓣球囊成型术、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等。彭晓红心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为省微循环学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会员。从事心血管临床医疗15年,承担了多项医疗、教学、科研及保健任务。熟悉心血管内科常用及最新的检查与治疗手段,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衰、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及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工作,尤其是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等.擅长各种心血管药物的临床评价;熟悉各种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