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其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所以抗凝一直是房颤治疗的基石。导管消融是根治房颤的有效方法之一,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生经验的积累,手术成功率已明显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治疗就成为了医生和患者朋友都关心的问题。平时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导管消融术后是否还需要服用抗凝药”、“服用多长时间”等问题,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说说。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还需要继续吃抗凝药吗?
一、导管消融术后至少服用2个月抗凝药物
我们在之前详细介绍过导管消融治疗(见年7月11日推送的“什么是房颤的导管消融术?”),房颤射频消融在左心房和肺静脉的交界处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消融心肌组织,形成“防火线”使得肺静脉异常房颤电信号无法传到心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消融过程中或多或少对心肌造成一定损伤,这些损伤有可能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另外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尽管心脏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是心房的功能却未完全恢复,特别是收缩功能与房颤时相似处于较低水平,临床上称之为“心房顿抑”。心房顿抑期间心房内仍血流缓慢、血流淤滞,容易形成血栓。研究显示导管消融术1个月以后心房功能才能完全恢复,在此之前心房内都容易形成血栓。
基于以上原因,导管消融术后至少抗凝治疗2个月以预防术后的血栓形成,而我国大多数房颤中心为保险起见,通常建议患者在导管消融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抗凝药物。
二、导管消融术3个月后根据血栓栓塞风险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治疗
如果导管消融术3个月内都没有房颤、房扑或房速等情况出现,称为手术成功,而手术成功不能作为停用抗凝药的依据,根据目前的指南建议需根据房颤血栓栓塞风险高低即CHA2DS2-VASc评分(参见下图及年8月17日推送的“CHA2DS2-VASc详解”)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抗凝药。对于≥2分的男性和≥3分的女性,即血栓栓塞高危人群,建议继续服用抗凝药物。这主要是考虑到导管消融手术的成功率还不能达到%,研究也表明,CHA2DS2-VASc评分高的患者消融术后更容易复发,而50%术后复发的患者是没有症状的,有可能不能及时监测到,而这部分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栓栓塞,所以仍建议继续服用抗凝药。
总之,导管消融术后至少服用抗凝药2个月,对于血栓栓塞风险高危的患者来说,即使手术成功,仍建议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同仁房颤在线为房颤患者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