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群:
中公卫生人才网年10月7日整理医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关于临床基础知识习题汇总,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1.以下关于房性期前收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患者自觉有停跳感
B.60%的正常人会出现房性期前收缩
C.多为器质性的异常
D.患者可能无任何异常
E.可引起房颤
2.以下关于房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电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P波提前发生
B.QRS波通常正常
C.出现宽大的QRS波
D.心电图传导不会中断,QRS波会一直存在
E.窦房结的节律可不被打乱
3.以下关于房性心动过速描述错误的是:
A.颈静脉见到a波数目超过听诊心搏次数
B.听诊心律不恒定,第一心音强度变化
C.心房率通常为~次/分
D.交感神经兴奋减慢房室结的传导
E.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
4.心房扑动的患者合并了冠心病时,应该选择的药物是:
A.洋地黄制剂
B.普罗帕酮
C.如奎尼丁
D.β受体拮抗剂
E.胺碘酮
5.以下不属于房颤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的是:
A.心室律紊乱
B.心功能受损
C.心房附壁血栓形
D.电解质紊乱
E.心室率紊乱
6.以下关于房颤的分类错误的是:
A.首次确诊为房颤称为首诊房颤
B.持续时间≤7天,能自行终止称为阵发性房颤
C.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称为持续性房颤
D.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称为长期持续持续性房颤
E.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称为永久性房颤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中公解析:房性期前收缩主要表现为心悸,一些患者有胸闷、乏力症状,自觉有停跳感,有些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多为功能性,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检测,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患者中,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常可引发其他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2.D。中公解析: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形态通常正常,较早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有时亦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如发生在舒张早期,适逢房室结尚未脱离前次搏动的不应期,可产生传导中断,无QRS波发生(被称为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或缓慢传导(下传的PR间期延长)现象。房性期前收缩常使窦房结提前发生除极,因而包括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窦性PP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房性期前收缩发生较晚,或窦房结周围组织的不应期长,窦房结的节律未被扰乱,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恰为窦性者的两倍,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3.C。中公解析: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心悸、头晕、胸痛、憋气、乏力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甚至可表现为晕厥、心肌缺血或肺水肿等。症状发作可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当房室传导比例发生变动时,听诊心律不恒定,第一心音强度变化。颈静脉见到a波数目超过听诊心搏次数。心电图:①心房率通常为~次/分;②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③常出现二度I型或II型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④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与心房扑动时等电线消失不同);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⑥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4.E。中公解析: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草)或洋地黄制剂(地高辛、毛花苷C)。转复房扑的药物包括IA(如奎尼丁)或IC(如普罗帕酮)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房扑患者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时,应用IA、IC类药物容易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此时,应选用胺碘酮。
5.D。中公解析: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即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因此,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6.E。中公解析: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能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无转复愿望。
星标一下,医疗招聘信息不漏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