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房颤临床表现 >> 正文 >> 正文

藏医学丨实践中创造发展的自然疗法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21-4-20

中国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藏族聚居的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在国外,尤其是南亚地区如印度、尼泊尔等国,也较为流行。自20世纪以来,对西方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

藏医学的医疗实践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诊断方法上,有独有的尿诊诊断法;在治疗方式上,从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个方面整体施治;在药材方面,种类丰富,认为世间万物皆可入药,藏药典籍《晶珠本草》中记载的药材比《本草纲目》中还要多出种;关于医德规范,更是在多年前编著完成的《四部医典》中,专辟一章就“治者医生”加以论述。

诊断

藏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问诊和触诊(脉诊)。

望诊

内容较广,如观察病人的神情、气色、动作、喘息等,但其重点主要是舌诊和尿诊。舌诊观察舌质的老嫩肥瘦和色泽,舌苔的有无、厚薄和质地等。尿诊则是具有藏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观察内容包括尿量、尿色、尿的沉淀物、气味、泡沫的有无与性质、尿中的漂浮物、蒸气逸出情况。通过尿诊,即能提出疾病的诊断,并判断其预后。

问诊

与一般医学体系的问诊基本一致,包括的内容也较多,如问现在病证的起因经过、发病缓急、病程变化、环境及气候因素、饮食起居、用药及治疗情况、家庭病史等。

脉诊

藏医的脉诊与汉族医学的脉诊相似。切脉的部位在腕部桡动脉,用三个指头按住寸、甘、恰三个部位,分别诊候心脏和小肠、脾和胃、肾和“三木休”(左手),肺和大肠、肝和胆、肾和膀胱(右手)等脏器的状态。藏医认为心脉与舌相联系,肺脉与鼻相联系,肝脉与两目相联系,脾脉与口唇相联系,肾脉与两耳相联系。当某一脏腑有病时,其相应的五官也会有病态出现:如心脉有病,则舌缩语艰;肺脉有病,则鼻翼下陷;肝脉有病,则两目上吊;脾脉有病,则口唇下垂;肾脉有病则两耳失聪或耳轮枯槁。藏医能区别20多种脉象,但其中较常见的12种脉象对于鉴别病证的寒热关系重大,而藏医一般辨证也总是着重辨别病证的寒热。例如,热证脉多数、洪、大、弦、滑、硬,寒证脉多沉、迟、弱、细、浮、虚。藏医对诊脉的要求也较严格,认为清晨刚睡醒、晨曦微露的时刻,所得脉象最能反映人体真实情况。认为医生一呼一吸之间脉跳5次为正常;而每次诊脉至少应达次,才能判断节律的均匀、快慢。诊脉还应区别四季的不同,因为脉象在不同季节有相应的变化。此外,藏医还运用五行生克学说来解释脉象。

治疗

藏医治疗疾病以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最为常用。

饮食疗法

对患者应吃哪些食物、忌食哪些食物,都有严格规定。四季饮食也有所不同,例如,患赤巴病,可食野牛肉、鱼、羊肉、蜂蜜;春季宜食苦辛涩三种味的食物,如陈青稞、干燥地区的畜肉、蜂蜜、开水、姜汤等食物。

药物疗法

分内服、外用两种。藏医认为,药物有六味、八性、十七效的区别。六味即甘、酸、苦、辛、咸、涩;八性为轻、重、寒、热、锐、钝、润、燥;十七效为寒、热、温、凉、稳、动、轻、重、润、干、燥、稀、钝、锐、细、腻、软。治病时,须针对疾病的特性采用药效相对的药物,如隆病的特性为粗、轻、硬、动,治疗宜用细、重、软、稳等药效的药物。

除了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外,藏医还有许多其他疗法,包括用器械外治、放血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等多种外治疗法。此外,藏医还十分重视起居生活与各种疗法互相配合。

药物方剂

根据药物的自然来源,藏医把药物分成珍宝类、矿物类、植物类、动物类等。每一类又分若干小类,如植物类分树类、湿生草类、旱生草类等,其中树类又分果实、花、树叶、树干、树枝、树皮、树脂等类。动物类更细分成角、眼、舌、齿、喉头、心、肺、肝、胆、脾、肾、胃、肠、生殖器、骨、骨髓、脑、脂、血、肉、皮、毛、翎毛、爪蹄、胃糜、粪、小便、奶、头、蛋等。藏医所用药物中,矿物药和动物药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与藏族的生活习俗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五行

五行与药味关系密切。藏药的五行是土水火风空,其中土为生长药物之本源,水是供应药物生长汁液的,火提供药物生长的热能,风或气为药物运行之动力,空提供药物生长的空间。五行必须协调,药物的性质才能正常,如果土水偏盛,则药物味甘;火土偏盛,则药物味酸;水土偏盛,则药物味辛;土风偏盛,则药物味涩。

剂型

包括汤剂、丸剂、膏剂、散剂等,就其作用和给药途径而言,分为清热、解毒、吐剂、泻剂、灌肠、外涂、外敷等。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藏医较少用汤剂,多用丸剂。丸剂的种类除水丸、蜜丸外,还有特殊的酥油丸。

藏药中还有不少常用的药物组合,在临证实践中经常同时合用,如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三凉(石膏、红花、丁香)、三热(肉豆蔻、益智仁、草果)、四贤味(草果、肉桂、益智仁、木棉花丝)等。从这些组合中,也可以看出藏医的组方用药原则,如所谓三凉药中,有一味属热性,而所谓三热药中,有一味属凉性。

医德

藏传佛教的教义渗透到藏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藏医从其奠基时期开始,就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的宗旨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从某些意义上说,这个宗旨与藏医的目标是共同的。比如,佛教的教规有五戒、六戒等教戒,要求医生“持戒”,即不杀生、不饮酒、不邪淫、不妄语;要求对病人不分贵贱,把六方世俗的众生一律“视为自己的父母”,甚至要医者“以德报怨”,对病人不计较个人恩仇,要有高尚的思想。对于医疗技术,则要精益求精,既精通医学理论,又精通各科知识和技术,包括手术、外治、诊断、食疗、调理、针灸、药理,等等。还要有不怕污秽的精神,特别指出对病人的脓血、粪便等排泄物不嫌脏怕污。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医德高尚、技术超群的好医生。

藏医的医德规范,早在《四部医典》中就专辟一章“治者医生”加以论述。这完全可以与世界几个著名的早期医德规范,即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公元前5世纪)、汉族医学孙思邈的《大医精诚》(7世纪)、阿拉伯医学麦蒙尼德斯的《祷文》(13世纪)相媲美。

藏医作为一种科学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为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健康长寿服务,同样也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服务。藏医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很大的优点,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不少新思路、新思想和新方法。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6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