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atureatrialcontractions
房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知多少
什么是房性期前收缩(PACs)
起源于心房心肌,PACs通常也被称为房性早搏、房性早搏复合波、室上性早搏和室上性早搏复合波。许多PACs患者无症状,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心脏“停跳感”或心悸,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或焦虑。持续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体征和症状。
案例分享
40岁的张女士(化名)3年前就因反复“心慌心悸”就诊,做心电图发现房性早搏,所幸数量并不多,就接受了药物治疗,但是心悸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24小时房性早搏数量从年时多次增至现在的3多次,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由于对消融手术治疗的不了解和恐惧,张女士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来到中大五院心律失常专科就诊。
图1-术前动态心电图结果
心丨律丨失丨常丨知丨多丨少
术前充分评估和沟通
图2-术前心电图
王欢主任分析:从心电图上来看,张女士的正常心跳比例已经很少了,而且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的形态多变,可能涉及比较复杂的病变。这可能是让以往接诊的医生和张女士对消融手术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
凭借以往丰富的手术经验和临床积累,王欢主任认为张女士的病情诊断是非常明确的,而且要尽早处理,否则极易进一步恶化,甚至进展为心动过速心肌病和心房颤动。尽管心电图表现复杂,但只要手术当中精细的标测检查,是能够抽丝剥茧,一扫病症。王欢主任团队的精湛技术和对患者充分的沟通极大的缓解了张女士焦虑紧张的心情。
心丨律丨失丨常丨知丨多丨少
精湛技术
图3-导管消融3秒,恢复正常心律
手术完美成功
入院第二天,张女士就躺上了手术台。王欢主任率团队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为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清晰布置了预案。随着导管经过股静脉送入张女士的心脏,张女士心脏乱跳的病因也一步步在术者眼前揭示。最终,王欢主任团队在张女士心脏和上腔静脉的交接处发现了一根细细的“肌袖”正是导致张女士病情的元凶。随着导管开始释放能量,消融3秒,张女士紊乱的心跳立刻变得宁静整齐,当消融时间达到秒,这一小段“肌袖”组织就完全被破坏,困扰张女士多年的心悸,也就宣告治愈了。手术后的第二天患者就已康复出院。
术后心电图
图4-术后心电图
患者致谢
图5-患者致谢
导管消融术
王欢主任介绍:导管消融是一种根治性的微创手术,采用血管路径进入患者心脏,寻找病灶并精准破坏。患者无需全身麻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术后1-2天即可出院。导管消融在如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各个大的心脏中心中,已经全面替代药物治疗成为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方案。
科室简介
中大五院心血管中心二科以心律失常诊治为专科特色,技术团队成熟,设备完善。在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在医院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力争服务好每一名患者,为患者带来宁静稳定的心跳和健康阳光的生活。
王欢,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中心二科行政主任、学科负责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随后一直从事心脏起搏电生理相关工作。近5年医院心律失常介入核心术者,个人各类起搏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年均例。年作为中山大学人才引进,担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二科主任。
擅长各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缓慢性心律失常器械植入。尤其在生理学起搏,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以及房室结消融结合生理学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等领域具有较高造诣。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心电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心律失常分会委员;浙江省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药物治疗学组成员。
科研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一项,厅局级项目三项,发表多篇SCI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目前研究方向为:1、心房颤动的机制研究;2、心脏神经重构与恶性心律失常;3、心衰合并房颤的相关临床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全天(如有变动,以当日公布为准)
工作语言:普通话、英语
通讯员:张勤王欢
审稿专家:王欢
责任编辑:蔡文晓
审核:王欢
审核发布:黄燕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