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演集团“5.20京演奇妙之夜”活动现场。 疫情期间,演出行业纷纷将阵地转移到云上,在无奈中被迫开辟新大陆。线上演出给艺术生产院团和演出机构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他们在云上空间收获了什么?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院团千万流量不是梦
北京演艺集团首届线上演出季于5月5日拉开帷幕,6月25日落幕。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来自京演集团旗下九大院团的艺术家与团队呈现了6场异彩纷呈的线上演出活动。
据各大直播平台数据统计,6场演出总观看人数为万,总点赞量为万。其中观看人数最多的是5月20日的“京演奇妙夜”,因为面向年轻观众,而且有阿云嘎这样的偶像演员参与,单场演出总观看人次就有多万,除了快手平台贡献较大,北京日报客户端观看人次也突破百万。不仅仅是年轻偶像受欢迎,这期间北京民乐团和集团旗下一些戏曲院团的直播也有数百万人次观看。
这些数据也许逊色于当红带货主播的流量,但对于相对小众的舞台艺术已经是超越想象力的数字了。经过这一系列直播推进,京演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云上演出也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京演集团总经理助理董宁表示,经过两个月的摸索,他们明确了舞台演出直播的功能性,一部分是完整的线上演出,一部分则应该是导赏,将精彩的内容和舞台艺术的魅力分享给线上观众,并吸引他们最终走进线下空间。“直播面对更大的人群,戏曲演出也会有非戏迷进入,但一些传统戏曲在直播中无法形成完善的观看体验,比如没有字幕,非戏迷观众会听不懂。另一方面,不了解戏曲的观众在直播中也很难马上体会到剧种的魅力,如果加上有意思的导赏,就会引发他们的兴趣。”
直播时代的到来,对年轻人来说也许如鱼得水,但对许多传统艺术形式的表演艺术家来说,如何切换到云上的状态则是职业生涯新的挑战。“这要求演员更综合更全面,许多舞台艺术名家在直播时代变得更有名,就是因为他们适应现代的传播,艺术家不能光觉得自己好,还得有能力把这种好传递给观众。因此,在当下学会如何改变和观众交流的方式很重要,我们的艺术家需要更多锻炼”,董宁说。在她看来,院团对线上呈现形式和观众心理都需要有更多研究,才能将舞台艺术的深厚底蕴以符合当下审美的方式推出,“我们对线上的开拓不仅仅是因为疫情,而是要占领这一块阵地,将来线上线下的真实互动一定是有价值的。”
平台从被拒绝到主动合作
疫情期间,作为侧重于传播传统艺术的网上平台东方大剧院也为更多人所熟知,“云上剧院每天陪你看大戏”的响亮口号也传播开来,在这里人们看到了各色地方戏,也看到了云上首演的京剧《许云峰》。
东方大剧院总经理周洁表示,平台一直在推广传统戏剧的直播、点播,疫情期间因为现场演出中断,平台也少了许多直播资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坏事也促成了一些好事,“这次疫情对戏曲院团是一次互联网普及过程,院团对线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