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快慢综合征,应用药物控制存在顾虑或安全隐患。植入起搏器和导管消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对于发生在房颤导管消融空白期内的快慢综合征,即空白期快慢综合征的处理,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5月11日下午,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现场,大连医院常栋教授报告了房颤导管消融空白期快慢综合征的治疗与预后结果。
常栋教授在HRS年会现场报告研究成果。
该研究回顾了年至年于大连医院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除外术前快慢综合征患者。共计30例(1.9%)患者发生空白期快慢综合征。其中3例患者接受了起搏器治疗(起搏治疗组),另外12例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治疗(再次消融组),其余15例患者拒绝起搏或导管消融治疗(拒绝治疗组)。
随访超过4年时间,发现起搏组2例(2/3)患者维持窦律,无心动过缓或长间歇;1例(1/3)患者房颤复发,但无心动过缓。再次消融组10例(10/12)患者维持窦律,无心动过缓;其余2例患者尽管复发房颤,但空白期结束后无心动过缓或长间歇。拒绝治疗组12例(12/15)患者维持窦律,无心动过缓或长间歇;其余3例(3/15)患者房颤复发,但无心动过缓或长间歇。
这些结果提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发生快慢综合征并非罕见。尽管起搏和再次消融治疗均是有效方法,但对于大多数空白期的快慢综合征患者,无论接受起搏器或再次消融治疗,在空白期结束后,心动过缓或长间歇常呈可逆性。因此,对于大多数空白期的快慢综合征患者,若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可暂不予导管消融或起搏器植入,可待空白期结束后再予以评估。
有关快慢综合征快慢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窦综合征,表现为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房速等)终止后出现长间歇或严重心动过缓。与传统的经典病窦综合征不同,当无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时,也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即心动过缓或长间歇继发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仅发生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终止后。专家简介
常栋,医学博士,大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学组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电图杂志电子版》编委。
从事心律失常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10余年,曾在医院研修,擅长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和心脏起搏治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十多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和教育部课题各1项,获得大连医科大学“英才工程”奖励和资助,荣获大连市科技之星等称号,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言和论文交流,并获得优秀青年医师一等奖,优秀论文奖等奖励。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柴明霞┆制版刘倩↓↓↓点击"阅读原文"
常栋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bfzzz/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