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房颤的三角櫈,心律控制、节律控制、心源性脑卒中预防!今天先讲讲心室律的控制!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作时,心房率快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进而导致心室率紊乱,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房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部不适及气短等。
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可导致卒中、心衰等,其中脑卒中是房颤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目前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和抗血栓治疗。
心率控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策略,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降低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风险。今天我就来讲解一下针对房颤药物治疗的控制心室率的药物类别。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剂包括艾司洛尔、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房颤急性发作时静脉给药更有效。口服途径给药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普萘洛尔、索他洛尔,均可有效地控制慢性房颤患者的快心室率反应。
AFFIRM试验中β受体阻滞剂是应用最广、效果最佳的药物。伴有心衰患者,卡维地洛可有效控制心室率,联用洋地黄类可提高左室射血功能。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联用可达到协同效果。但该类药物需缓慢逐渐加大剂量,以避免显著心动过缓。
洋地黄类药物
代表药物是地高辛,主要适用于具有心力衰竭及静息生活方式的患者。这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房室结,也可通过増强迷走神经的张力控制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的间隙应停药。洋地黄类对于房颤来说,仅作为二线用药,主要是由于洋地黄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接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
非二氢吡啶类
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卓均直接作用于房室结,阻滞L型钙离子通道,用于急慢性房颤的心室率控制治疗。静脉使用地尔硫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维拉帕米用于急性房颤心室率控制也同样有效。若无紧急情况,无需静脉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口服给药同样有效。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降低静息及活动后快心室率反应,增加患者运动耐量[4]。该类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不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失代偿性心衰,但适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衰患者。此外,该类药物不用于伴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因其可能缩短旁路不应期诱发快心室率反应,导致低血压甚至心室颤动。
治疗房颤的控制心室率用药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房颤治疗有许多方法,比如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等,建议到房颤中心规范化诊治!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控制,享受健康生活。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原创文章转载需告知
孙俊华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bfzzz/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