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常常有些保护心脏的健康饮食准则被人们奉为教条,平时严格遵照食谱来进食。然而有些广为流传的饮食观念不一定准确。
误区1:喝红酒有益心血管健康
法国人患心血管的几率要低于许多欧美国家,有人将其归功于当地人喜欢喝红酒。事实上,红酒和其它酒一样,对心脏没有好处。研究显示,喝酒容易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每天喝ml的葡萄酒,诱发房颤的风险增加8%,还可能引起脑中风。因此,不提倡大家利用喝红酒来预防心脏病。
误区2:坚果油脂不能吃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认为,坚果是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对心血管十分有害。研究发现,适量摄入坚果对控制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坚果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需要注意的是,坚果中虽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但热量仍然很高。建议每周摄入4次以上坚果,每次不超过50克。
误区3:喝果汁与吃水果效果一样
有些人不喜欢吃水果,就用喝果汁来代替,还加了大量糖分来调味。完整的水果中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减缓糖分吸收,促进糖分和脂肪的分解。而果汁中不仅含纤维素低,还容易增加胰腺负担。只喝果汁不吃水果,导致脂肪过量吸收,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
误区4:服鱼油保健品可防心脏病
鱼油制品是时下比较受欢迎的保健品,大多数研究表明,鱼油虽然能降低甘油三酯,但并无预防心脏病的作用。鱼油的主要成分即脂肪酸并不能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反而会使胃肠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大家服用鱼油或含鱼油的保健品来预防心血管疾病。日常可多吃健康的食品,如富含鱼油的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更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误区5:得了心脏病就应该吃素
有的冠心病患者做过支架手术,术后开始十分注意控制饮食,甚至干脆完全吃素食。专家认为,完全吃素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素食虽然能提供蛋白质、热量,但容易缺乏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降低人体“好”胆固醇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另外,鸡、鸭、鱼等禽肉中白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却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非常好的肉类来源。
误区6:营养都在汤汁里
无论是做菜还是熬汤产生的汤汁,都被认为所有食物的精华都包含在里面。汤汁里的油盐含量往往很高,长期进食容易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喜欢吃方便面的人,平时也要尽量少喝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bfzzz/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