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其卒中及全身性栓塞事件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卒中预防是房颤治疗的关键。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并不理想。
因此,强调预防房颤卒中治疗的重要性及优化相关治疗策略仍是目前的热点话题。
丁香园邀请到上海交通医院刘少稳教授就「亚洲房颤患者如何选择口服抗凝药物」这一话题进行深入了探讨。
以下是刘教授精彩讲课的总结,您也可「阅读原文」查看直播视频。
亚洲人群疾病特点及抗凝治疗的现状
目前亚洲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现状: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到年中国男性房颤患者数量将达到万,女性将达到万。目前亚洲房颤患者的患病率被低估,亚洲患者卒中及全身性栓塞发生率高于非亚洲患者。
亚洲特别是中国抗凝治疗比例较低,同时抗凝治疗医院存在较大区别。亚洲患者抗凝治疗INR值偏低,控制质量不高。亚洲患者房颤卒中预防更多选用了阿司匹林,但目前阿司匹林在房颤卒中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被否定。
华法林抗凝治疗在亚洲患者人群中颅内出血风险较非亚洲人群高。亚洲患者出血风险高的原因:中国房颤患者饮食结构的多样性,给INR理想控制带来更多挑战;亚裔人种基因对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影响;医生华法林用药经验不足。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亚洲人群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应用优势
鉴于亚洲房颤患者的特点及目前亚洲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更加适合亚洲患者,弥补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不足,提高抗凝治疗比例,最终给患者带来获益。
新型口服抗凝药特点和优势:1.更宽的治疗窗2.可预测并且更稳定的抗凝效果3.无需常规监测4.半衰期更短5.无食物相互作用6.药物间相互作用少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指南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推荐级别不断提高。多项有关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卒中/全身性栓塞(SE)风险下降,同时出血并发症减少。
RE-LY研究显示:达比加群在降低卒中/SE事件复合终点的作用最为突出,与华法林相比,相对风险下降了34%。同时鉴于达比加群在降低缺血性卒中方面的作用较其它新型口服抗凝药更为明显,因此指南中推荐服用其它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如果出现卒中建议更换为达比加群mgBid。
亚洲房颤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与非亚洲患者相比更具优势:卒中/SE绝对风险下降;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在总体出血方面,亚洲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对非亚洲患者,出血事件减少则更为明显。
达比加群在亚洲人群中的相关研究证据
RE-LY研究的亚洲人群亚组的分析结果显示:与非亚洲患者相比,亚洲患者抗凝治疗平均TTR降低,抗凝治疗力度不足。达比加群mg在减少卒中/SE方面的作用优于华法林,这一优势在亚洲人群更为明显。
与华法林相比,亚洲人群使用达比加群使复合性终点事件风险下降了55%,而非亚洲人群只下降了28%。同时和非亚洲人群不同的方面还包括:亚洲人群中达比加群组的心梗风险、胃肠道大出血风险数值上均低于华法林组。
达比加群mg为出血风险高的特殊人群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选择,显著降低大出血事件的风险20%,而在亚洲人群中下降则更加明显,大出血时间下降了43%,颅内出血下降了80%。
因此,对于亚洲房颤患者首先要强调的是对于所有面临卒中风险的患者开始口服抗凝药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亚洲患者人群特点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
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直播视频哦!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