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降温心内科房颤病人骤然增多
浙医二院专门开出“房颤门诊”
昨天,浙医二院心内科门诊来了一位“套中人”,五十多岁的男子,穿得严严实实,羽绒衣外面裹着棉大衣,帽子、围巾和手套都戴上了,即使在开着空调的诊室里也没有松懈,双臂一直交叉抱在胸口。
男子说,“这两天天气冷了,我心口很不舒服,总是心慌慌,多穿点衣服才感觉好一点点。我以前心脏是不好,药都没有停过,我也很注意。这么不舒服,就是这两天的事情,医院看看。”
心内科的樊友启医师给男子做了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翻看以前的病历,发现他以前就有房颤,而现在发作频率更高了。
樊医师分析,房颤频繁发作可能跟最近降温幅度比较大有关。
心内科房颤病人骤然增多
浙医二院开出“房颤门诊”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说,这周以来,天气骤冷,心内科的患者多起来,差不多每次门诊都有十几位患者,说自己有心慌、心悸、气急等症状。许多人以为,这是降温后的正常生理反应,忍忍就过去。其实,这可能是房颤最先出现的征兆,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感冒发烧时,交感神经兴奋,特别容易引起房颤,或者增加房颤发生几率。老年人尤其要当心。
房颤的发生率很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等研究发现,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在0.77%左右。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接近10%。
房颤患者众多,现在又是房颤的高发时节,为此,浙医二院专门开出“房颤门诊”,为房颤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房颤门诊放在每周二下午,大家挂“房颤门诊”就可以就诊。
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比正常人高5倍以上
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房内的电产生和传递异常,会使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功能。
很多患者最先出现早搏,随着病变进展,开始出现阵发性房颤。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恶化,发作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最终发展至全天24小时的心脏节律都是房颤,即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没有正常心脏跳动节律。
得了房颤的心房,收缩功能会暂时丧失,血液流动慢了,容易在左心耳内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便会诱发脑中风、心梗、肾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有资料显示,每20个房颤患者中,就有1人会发生血栓。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也比正常人高5倍以上。临床大约20%的脑卒中事件都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一生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血栓栓塞事故,致残率达25%。
王建安院长说,房颤的治疗有两种传统思路,一种是节律控制,还有是血栓管理。
从节律控制来说,近十几年来,主要用射频消融技术来解决心房内的电传递异常问题,但是治愈率并不是很理想。对治疗一些慢性房颤,术后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理想。而且节律控制的方法虽能改善患者心悸、心慌的症状,却不能终结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房颤导致血栓形成,才是它最致命的地方。
血栓管理也就是抗血栓治疗,主要是服用抗凝类药物,比如最常用的“华法林”,很多研究证实,它能减少约2/3的卒中。
但口服华法林有许多问题:药物的抗凝作用可造成出血并发症;它的效果受到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用药量小了,有形成血栓的风险,用药量大了,则容易出血,医院,调试用药量,长期服用非常麻烦。
除了吃药,对付房颤现在还可以手术封堵
现在还有一个创新的办法是“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
王建安院长说,“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全球预防房颤卒中的治疗新趋势,通过封堵伞封闭左心耳,从而阻挡血栓从心耳中跑出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患者无需再长期抗凝,避免了出血发生。”
左心耳是什么,为什么堵住它能预防房颤导致脑卒中?
左心耳是贴在左心房上的一个小空洞,它是人类进化中留下的证据。如果把心脏比作一座房子,心耳就像房子里的一个小房间,房颤发生时左心耳内血流非常缓慢,像一个漩涡,更容易形成血栓,即左心耳血栓,这种血栓往往比较大,脱落后会造成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
据统计,87%以上的中风是血栓栓塞引起的,同时,90%以上的血栓起源于左心耳。
“左心耳封堵术,简单地说,就是把带有倒钩装置的会自动膨胀的镍钛合金网状塞子,从患者的股动脉处一直送达心脏部位,从右心房,穿过房间隔进入左心房,固定于左心耳入口处,将左心耳心腔与左房隔绝。这个塞子的材料和人体组织有高度相融性,过一段时间,人体组织会自动把这个‘小房间’封起来。”王建安院长说。
这项手术适用于房颤有高血栓风险,同时合并有高危出血风险、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不能使用抗凝药物、合并有糖尿病、药物难以调节凝血功能的房颤患者。
来源:12月5日都市快报
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Theneedsofpatientsandcustomers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