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70,因房颤查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
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f波辨识困难),QRS波显著不齐,心室率分别是35、40bpm,是典型的心房颤动。
图中可见2.2s、2.8s、2.9s的长间歇。
动态心电图显示:
平均心率:53bpm。最慢心率:31bpm,在04:52。最快心率:99bpm,在07:37。
停搏大于2.0秒个,停搏大于2.5秒61个,最长停搏:3.4s。
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
相关知识点:
一、心房颤动
较心房扑动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因其心房激动快速而紊乱颤动,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房既丧失了正常排血功能,附壁血栓易于形成。
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f波的频率为—/min。典型的f波是诊断心房颤动的要点,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唯一依据。但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和伪差。
2,心房颤动心室律显著不齐是由于房室结内隐匿性传导所致。心房颤动的R-R周期极度不规则,只能连续测量数个R-R周期,求其平均值,即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
3,心房颤动时室内传导可以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传导。
二、根据心室率快慢分型
1.心房颤动伴极速型心室率
2.心房颤动伴快速型心室率
3.心房颤动伴普通型心室率
4.心房颤动伴过缓心室率
凡f波下传的心室率小于59bpm者,称为缓慢型心房颤动。此型心房颤动见于:
①心房颤动合并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室性逸搏心律等。
②心房颤动合并双束支水平阻滞。
过缓型心房颤动的心室率过于缓慢,逸搏频率又不稳定者,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
一、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在心房颤动情况下出现的心室长间歇看作是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结果,并制定出如下标准:
1,连续10个f未下传心室,重复出现三次以上者。
2,平均心室率小于50bpm.
3,长R-R间歇ms,且出现三次以上者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出现三次以上者,符合的条件愈多,诊断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可靠性愈大。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房颤动合并的心室长间歇不一定就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现在多认为,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确实存在,但很少见,在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提示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窦性心律伴持续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小于50bpm.
2,出现频发的≥ms的心室长间歇。
3,心房颤动合并过缓的交界性逸搏、交界性心动过缓、室性逸搏或室性心律。
Holer监测显示夜间睡眠时发生的偶发心室长间歇往往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隐匿房室传导有关。
二、心房颤动引起的隐匿传导
心房颤动都伴发有交界区内隐匿传导,常见表现为心室节律不整,这也是心房颤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发生机制与隐匿传导有关。
心房颤动时心房率高达-次/分,很多心房激动虽然进入了交界区,未能通过交界区“全程”(隐匿传导),这些激动进入房室区的深度不一,对后继激动的程度也不同,有些激动还能下传至心室,但传导延缓,另有一些激动则完全受阻,因而引起心室率的忽快忽慢,显得绝对不齐。
心房颤动时在房室交界区发生隐匿性传导的机会非常之多。
作者陈腾飞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