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4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吴洵梅(前排中右)与徒弟们在一起,前排左二为陈园卿,右一为申屠非凡。
三跪九叩祖师爷“张果老”,再向师父师娘三鞠躬,呈送拜师帖,赠送渔鼓与唱本……11月24日上午,东阳城区“百姓茶坊”内,在东阳市文旅办和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见证下,东阳道情省级传承人吴洵梅喜收10名徒弟,这一古老的曲艺项目在时隔30多年后再次开枝散叶,后续有人。
后热衷道情
10名徒弟中有4人是后,分别是出生于年的吕强,出生于年的王会亚和申屠非凡,而出生于年的王淼是最年轻的一位。
别看吕强年轻,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师兄。年,吕强从部队退伍回乡,刚好横店影视城下属的电影放映公司在招聘员工,前去应聘的他遇到了分管宣传工作的吴洵梅,知道小伙子爱好文艺,毫不犹豫就招下了他。“我回家告诉父母此事,没想到他们和吴师父相识,告诉我说吴师父唱得一口好道情,希望我跟着他好好学。”吕强腼腆地说,自己只想学放映电影,没想过要学唱道情。但吴洵梅把唱道情当成员工入职的重要功课,和电影放映技术一起培训。
“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一来觉得唱道情是盲艺人的行当,二来过去唱道情有卖艺的成分,光是克服心理障碍,就用了我一两年的时间。”在几次登台演唱后,吕强逐渐找到了感觉,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传统文化。
与吕强不同,王会亚和申屠非凡、王淼都是横店艺术团的成员,属于专业出身。其中王会亚曾在河南许昌戏剧团工作,张口就是绕品令、单口相声,当天他还为大家表演了一段河南梆子戏。曾在湖北省戏剧院二团担任武生的王淼也现场为大家表演了一段戏曲清唱,赢得满堂喝彩。“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到东阳就应该学东阳的曲艺”,小伙子们说,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热衷学习东阳道情,顺便学习东阳方言,王会亚还成了半个东阳人,娶了巍山姑娘为妻。
既是母子又是同门
一身红衣的陈园卿在徒弟中格外显眼,她的年龄明显比其他人大一截。令人想不到的是,她和申屠非凡居然是母子!但因为申屠非凡学艺在先,按“先入山门者为大”的规矩,儿子还是她的“师兄”。“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劝她不用拜师,跟着我学习即可,可她坚持要拜师!”说起此事,吴洵梅很是感动。陈园卿对此却如此解释:“不这样不足以表示我的诚意。”
事实上,早在年,和丈夫一起从事建筑业的陈园卿就身家不菲,因此申屠非凡出生后条件优渥,在杭州完成学业后于年赴法国留学。在法期间,他参加了全法音乐联合会举办的“唱响法国”音乐比赛,获得了亚军。年,申屠非凡回国后坚持要到横店上班,陈园卿于是放弃在杭州的事业,回到东阳当起了群众演员。转眼她已67岁,但热心公益、热爱文艺的心始终不改,“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都顺带着听道情,放映员都会唱道情。我是东阳人,又喜爱唱歌,就应该学唱东阳道情。”陈园卿说。
年,中国好声音东阳赛区海选,申屠非凡报名参加,获得季军。他希望掌握道情技艺后,能开拓自己的“戏路”,在演艺事业上获得更大发展。
多名徒弟身兼多职
一次简短的收徒仪式,内里却大有玄机——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惊觉居然有这么多人喜欢这门古老的说唱曲艺。其中几位还身兼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吕琴是东白山茶炒制技艺传承人,陈亚莉是东阳蓝印花布传承人,何济平是东阳竹编传承人。他们都是出于对曲艺的爱好而自愿跟着吴洵梅学习道情技艺。
刚被授予东阳道情东阳市级传承人称号的韦国旗是中国移动六石营业厅的保安,受老家六石街道石马村中道情艺人影响,从小就喜欢道情,年甬金高速一周年文化汇演时,他曾作为东阳服务区的文艺积极分子表演道情。大约是3年前,他观看了吴洵梅的道情表演,于是跟着学习,如今已能唱多个完整的曲目,多次参加街道组织的文艺汇演。家住城东街道冯高楼的胡洪生系村干部,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也“放下身段”学习唱道情。
三代艺人共话传承
收徒仪式结束后,韦国旗、胡洪生、陈亚莉等人就围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讨教起来。其中瘦长的一位拿起渔鼓随手一敲,“嘭嘭嘭”的声音激越高亢。“敲渔鼓时,食指和无名指不能同时落下,只能轮番敲击。”老人道出其中奥秘,“我有空就经常用食指和无名指轮番敲击自己的手背,寻找手感。”这位老人是原县电影放映大队宣传科长赵寿兴,今年82岁的他于年跟着东阳著名的盲艺人吴荣春学习唱道情。他说当年是出于宣传形势需要,在电影放映前用道情宣传政策、介绍剧情,这种融政治宣传与说唱艺术于一体的方式,很受百姓欢迎。“我和荣春师父一起录制的道情曲目,还在全省播放呢!”说起这段往事,老人兴致高昂。
“渔鼓的声音不是拍出来的,而是鼓出来的,古人说‘长手鼓之’。”旁边的老者教着年轻人,他是南马镇文化站退休干部蔡拱星,曾供职于县电影放映大队的他和吴洵梅一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跟着赵寿兴学习道情技艺,更重视道情的理论研究与唱本创作。“今天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加入,东阳道情后继有人,真的很高兴!”两位老人欣慰地说。
从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东阳市还有道情演唱者20余人。由于上世纪60年代政治形势限制,东阳道情重创新而轻传承,因此许多经典曲目都没有被传承下来,导致当下绝大多数人只能唱“新戏”而不会唱“老戏”。近年来,吴洵梅为推动东阳道情发展,在东阳市非遗中心支持下,常年举办公益性道情专场演出,至今已演出近百场。接下来,以吴洵梅为代表的传承人群将探索道情的教习方式,在做好新时代主题唱本创作的同时,加大对传统曲目的挖掘、整理、保护力度,恢复传统曲目的表演,力求东阳道情表演常态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