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变化起伏大,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气温波动容易使其发生意外。仅春节长假期间,医院脑卒中中心就连续收治了30多位急性脑中风患者。专家提醒,如果当天早晚温差超过8℃,就应该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同时,应及时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现血栓而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
对于有过中风史的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症状,应及时到脑卒中中心就诊。
病情回放年2月14日上午7点左右,黄奶奶一大早就开开心心地给儿子准备早饭,谁知突然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家人呼唤也无法应答,同时还伴有口角歪斜,左侧手脚不能活动等现象。
7点10分
家人赶紧拨打了送往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
7点40分
救护车到达我院急诊,考虑脑卒中,由于我院是国家级脑卒中中心,立即启动救治绿色通道。
7点50分
完成头颅CT平扫,组织专家会诊。专家迅速诊断其为房颤引发的急性脑梗塞,并且是大血管闭塞,决定给予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进行支架取栓。
7点56分
专家紧急讨论后,向家属交待病情,与此同时,介入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
8点05分
开始手术,专家们争分夺秒,操作技术娴熟,迅速取出大量血栓,顺利开通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使脑组织恢复血流。
目前,黄阿姨的左侧肢体肌力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身体恢复很快。据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施洪超介绍,黄奶奶多年患有房颤,医生曾多次提醒她要坚持服用抗凝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脑卒中。可是她觉得吃药太麻烦,不能严格执行医嘱,结果就出现了突然中风倒地的事情,不曾想到元凶竟是多年不当回事的房颤。
由于是房颤导致心脏血栓脱落、堵塞脑血管,从而引发的大血管闭塞的脑梗塞。施洪超说,脑卒中的发病中大约有20%归因于房颤,房颤则可以将脑卒中的危险提高5倍,91%房颤栓塞为脑栓塞。
实际上,“房颤”和“脑卒中”这两个疾病医生并不陌生,可对普通百姓来说,却很少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发生心房颤动后,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相应部位的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其中,房颤是因,脑卒中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
值得警惕的是,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而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根据统计,房颤引发的脑卒中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此外,由于房颤起病隐匿、早期可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心悸、眩晕、气促等,难以引起重视,诊断和治疗率很低。因此,专家建议大家应不让心跳轻易“失控”,尽一切可能降低房颤引发脑卒中的危险。
实际上,房颤导致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其中抗凝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大部分心房颤动患者对于心房颤动抗凝的重要性和规范化却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对已经发生房颤的患者来说,要把预防脑卒中当成“头等大事”,加强对非持续性房颤的监测,通过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降低卒中风险。
另外,日常饮食要清淡、低盐,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避免过饥过饱、贪多求快、大喜大悲等,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只有必须重视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提升对规范抗凝治疗的认知,保护好心血管,才能远离卒中。
请记住
我院脑卒中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我院急性卒中24小时一线
(院内短号:)
您可能还 刘春兴 章琛 张子青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