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房颤发病时,心跳频率快而不规则。
约六分之一的脑中风是由于房颤引起。房颤时心跳不规则,易形成血凝块,即心源性栓子,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内血管,就易引起脑梗死。此外房颤患者的心排血量明显减少,也可造成脑血流的严重不足。无论是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都是中风发病或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生风险较正常增加5倍。
有四分之三的与房颤相关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房颤,且对此疾病一无所知。当被诊为房颤时,其实已经警示应迈出预防中风的第一步。
房颤的治疗目标是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或电生理的方法使房颤患者复律。如果无法恢复正常的心跳,则需进行抗凝药物治疗防止血凝块进入大脑。华法林是目前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研究证实它能减少房颤患者发生中风,但该药物易受饮食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调整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出血的风险。一些新型的抗凝药物出血风险较小,但价格昂贵。
我国的中风指南对房颤患者做如下推荐:
对于因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
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指尖上的老年教育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