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心脏房颤症状 >> 正文 >> 正文

名医在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9-1-6

在现代社会中,预防疾病往往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大计。对于心房颤动(房颤)而言,越来越多的人都非常关心:房颤能预防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凌主任医师说,预防房颤要做到以下这些。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在现代社会中,预防疾病往往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大计。对于心房颤动(房颤)而言,越来越多的人都非常关心:房颤能预防吗?

房颤是如何发生的?在年龄、原有疾病、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心房出现电生理和结构变化,同时心房的代谢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炎症、心肌拉伸、反复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很多因素参与其中,心房结构持续重构,如果能针对房颤的促发因素,阻断或延缓上述过程中房颤的发生、持续,才能够真正做到预防房颤。

房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具有许多相同的病因,不良生活方式及合并的心血管病会增加房颤患病风险。在人群层面对以下10个方面进行管理,可有效预防房颤。

1、限制饮酒

几十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饮酒与房颤之间的关系,房颤因此曾被称为“假期心脏综合征”。饮酒量与房颤风险间呈线性相关。如果能够避免不健康饮酒,一部分人可以避免房颤发生。

2.加强锻炼

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体力活动及心肺功能与房颤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心肺功能与房颤风险呈线性相关。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可有效预防房颤。

3.心理平衡

不良情绪与房颤风险之间呈强相关。易怒、敌意性格和愤怒可使男性发生房颤的风险分别升高10%、30%和20%,紧张可使房颤风险升高24%。不良情绪(愤怒、压力、急躁、焦虑)使房颤发作风险升高3~6倍,而幸福感有保护效果。干预不良情绪可降低房颤风险。

4.戒烟

吸烟与房颤独立相关。吸烟者房颤风险增加51%。若吸烟者成功戒烟,可以避免高达12%的房颤患者发病。

5.超重与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据估算,如果每个人都达到理想体重,可以预防18%的房颤病例。超重和肥胖患者减重可明显降低房颤风险。体重平均减轻14.3kg,房颤症状及严重程度、房颤发作累计时长及次数均明显改善。

6.高血压

高血压与房颤线性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mmHg,房颤风险升高1.1倍。高血压患者强化血压控制,可明显降低房颤风险。

7.糖尿病

糖尿病与房颤风险之间也呈线性相关。糖尿病患者的房颤风险升高34%。预防糖尿病可能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房颤风险。

8.血脂与他汀

血脂水平与房颤风险的关系,及他汀的预防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大量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多种心血管病密切相关,包括房颤。OSA与房颤之间有因果关系,OSA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

小样本研究证实,伴OS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减少房颤再发。

10.心衰

心衰与房颤之间互为因果。约1/3的心衰患者可发生房颤,反之,1/3的房颤患者将出现心衰。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病对于房颤的预防非常重要。

专家简介:

李凌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心脏康复学组副组长、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心血管疾病防治控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首届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会长,任期年7月—年7月。曾获“河南省第三届优秀医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原健康好卫士”“全国医德标兵”。擅长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休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肺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心病等。









































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