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中国房颤周"首都医科医院主场。医院龙德勇教授、汤日波教授、蒋晨曦教授先后演示了多例房颤导管消融术。
在第二现场,河北医院谢瑞芹教授、医院陈良华教授、医院张建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张宗棨教授、首都医科医院方冬平教授、重庆医院高凌云教授、医院赵育洁教授与术者进行了现场互动点评。
图1.谢瑞芹教授(左)、陈良华教授(右)主持手术直播演示。
图2.张建强教授、张宗棨教授、方冬平教授、高凌云教授、赵育洁教授(从左至右)主持手术直播演示。
龙德勇教授:持续性房颤行腔内超声指导下导管消融术64岁女性患者,因"间断心悸10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年余"入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2个月前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入院诊断为持续性房颤。龙德勇教授在腔内超声指导下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采用SoundStar超声导管,以心腔内超声指导建模,分别标记左心房、冠状窦口、卵圆窝、双侧肺静脉和食管。放置冠状窦电极后,心腔内超声直视下穿刺房间隔,以Visitag和消融指数(AI)辅助量化消融,隔离双侧肺静脉。随后依次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即经典的"2C3L"术式。
"2C3L"完成后,房颤未终止,再于左房底部、间隔面行碎裂电位(CFAE)消融,可见心房电位进一步减慢并趋向规整。予以电复律后,验证双侧肺静脉隔离,三尖瓣峡部线阻滞,二尖瓣峡部线未阻滞。CS远端起搏下沿二尖瓣峡部线标测,于起搏间期(S-A间期)最早处补点消融,消融一点即实现阻滞。术程顺利。
图3.龙德勇教授演示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
手术策略1.采用心腔内超声技术,在非接触状态下建立心腔模型,避免了常规建模方式由于导管贴靠压力造成的形变,最为真实。直视下穿刺房间隔,更有利于选取最佳穿刺点。同时可以标记食管位置,减少消融损伤风险。消融过程中,可以直观了解如三尖瓣峡部、心房顶部的具体解剖结构,以及导管的贴靠程度。整个过程避免了X线照射和造影剂使用,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都极为有利。
2."2C3L"消融策略,相对于单纯隔离肺静脉,在医院既往的研究中,已证实提高了房颤尤其是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降低了复发率。其中,线性阻滞(即"3L")的成功与否,对远期成功率同样有较大影响。
3."CFAE"消融等附加消融策略,是在"2C3L"基础之上的心房基质改良手段,对于心房较大、病史较长、心房纤维化严重的患者有较大帮助。
4.消融指数(AI)的引入,为消融能量输出的精确度提供了客观指标,有助于提高单次消融成功率。本例二尖瓣峡部线仅于内膜消融便实现双向阻滞,减少了冠状窦内对外膜消融的步骤。但具体AI值的把握,还要依靠术者的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蒋晨曦教授:持续性房颤行导管消融术67岁男性患者,因"间断性心悸8年,加重30天"入院。心电图提示持续性房颤。
手术过程患者局麻后穿刺双侧股静脉,经左侧股静脉6F鞘管置入IBI10电极于CS内,右侧股静脉置入8F鞘管两支,经右侧股静脉途径置入8.5FSL1长鞘。穿刺房间隔成功,给予肝素U,LA-PV造影未见异常,置入NavistarST桔把消融导管,进行双侧CPVA及Roofline、MAI、CTI消融,仍为房颤。
给予J同步电转复至窦律,之后继续MAI、CTI、PV补点消融。单导管联合LASSO环肺电极验证双侧PVI,单导管验证顶部线阻滞,起搏标测验证CTI达到传导阻滞(CS9-10起搏SA间期=ms);起搏标测验证MAI达到传导阻滞(CS1-2起搏SA间期=ms)。术中测定ACT值并调整肝素用量,共用肝素U。
图4.蒋晨曦教授演示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
手术策略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容积ml,采用"2C3L"消融策略,顺利实现终点。
方冬平教授点评蒋晨曦教授手术的病例是持续性房颤,进行了双肺静脉隔离之后,房颤依然存在。按照"安贞"术式又进行了线性消融,即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和三尖瓣峡部线消融。在初步隔离后还是房颤律,便对患者进行了电复律。电复律之后重新验证肺静脉隔离,尤其是右肺静脉,蒋教授验证得非常仔细。在上下肺静脉之间看到一个传出点,又进行了消融。该病例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没有传入,只有传出。经验不足的术者可能经常会有遗漏,验证时需要注意。
另外还着重进行了二尖瓣峡部的隔离。安贞"2C3L"术式的三条线中最重要的就是二尖瓣峡部线,消融起来费时比较长,也需要仔细验证。结束前该患者的三尖瓣峡部又恢复传导,补了隔离。需要注意的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如进行线性消融,一定要达到完全隔离。
手术策略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医院对持续性房颤多采用"2C3L"术式。"2C3L"术式不易造成医源性心律失常,并且复发患者的手术策略也比较明确。
医院在对房颤导管消融术者的培养上,多采用点对点建模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对于精细操作有较好的作用。
汤日波教授:阵发性房颤行侧环肺静脉隔离术65岁女性患者,因"阵发心悸3年"入院。外院诊断"阵发性房颤"。超声显示左房前后径35mm。
手术过程利用CartoST导管行左房点对点重建,在Vistag指导下进行放电取点。右肺静脉在环肺静脉消融后,在右后上位置补点隔离了右肺静脉。左肺静脉消融后"单圈"隔离。该患者房颤发作时下壁导联呈高大P波,不除外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可能性。行右房建模后,分别在间隔侧、后游离壁、前游离壁三处节段性消融,隔离上腔静脉。
ms刺激诱发出十几秒的房颤、房扑。行左房电压标测,电压正常,短阵房颤不持续,故未进行干预。肺静脉隔离后一个小时验证,肺静脉仍然是隔离的,结束手术。
图5.汤日波教授演示阵发性房颤行侧环肺静脉隔离术。
手术策略该患者是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属于导管消融的I类适应证。双侧肺静脉隔离以后,没有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和ATP去验证阻滞,但观察一个小时,肺静脉是隔离的,故隔离是比较可靠的。
上腔静脉的隔离可以把它想象成肺静脉的隔离,膈神经和窦房结需要标测确定位置,减少相应结构损伤的风险。隔离上腔静脉的原因是,从心电图形态看不除外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可能性。另外,行上腔静脉隔离的时间正好可以观察肺静脉的传导是否恢复。
虽然术中诱发出短阵房颤的发作,但考虑到心房基质是正常的,没有低电压区,而且进一步的消融可能需要行二尖瓣峡部的干预,但可以看到二尖瓣峡部的电压非常高,代表心肌比较厚。另外,冠状窦膜与心内膜距离也相对较远,提示二尖瓣峡部可能比较厚,消融阻滞可能存在困难。但如果二尖瓣峡部的消融没有形成阻滞的话,又可能会存在很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故对该阵发性房颤病例没有行进一步的基质改良。
方冬平教授点评汤日波教授手术的是一例典型的阵发性房颤病例,手术策略是侧环肺静脉隔离术。手术比较顺利,一个多小时完成。手术采用"安贞"方式,先进行左房点对点建模,然后进行消融。采用Visitag方法自动取点,"打完一圈"之后补两个点,隔离了右肺静脉。左肺静脉没有补点,就达到了隔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心电图提示,该患者的房颤不能完全除外上腔静脉起源,故进行了右房及上腔静脉的重建,上腔静脉比较粗大,标测电位延伸较高,故进行了上腔静脉电隔离。然后用PentaRay导管重新进行了左房肺静脉标测,肺静脉外没有低电压区,两个肺静脉完全隔离,消融点都在肺静脉外的前庭部位。总的来说,本例肺静脉隔离的部位非常精准。
相关链接:
医院:右肺静脉共干对阵发性房颤消融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一附院:导管消融“不怕慢”,成功才是硬道理
张健: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
医院: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手术演示,"一站式"策略选择
张国俊:胺碘酮相关性间质性肺炎,如何诊治?
明日直播:首都医科医院主场、手术专场!
医院:离散度标测指导下持续性房颤的Rotor消融
何奔:左心耳封堵,从理论到实践
李焰生:我国卒中合并房颤者,抗栓治疗严重不足
王群山:心脏压塞,如何处理及选择开胸时机?
医院:两例房颤导管消融演示,分享经验,开阔思路
医院: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根据病史长短选择手术策略
刘启明: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何选择?
李毅刚:房颤血栓预防,药物、左心耳封堵还是导管消融?
53位项目组专家,23家培训基地,房颤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启动
姚焰:如何把握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
吴书林:房颤抗凝治疗新指南、新观点
明日直播:医院主场、手术专场!
7天7个主会场日程、6天手术专场日程、直播观看途径,尽在此!
刘旭:规范、安全、随访、质控,"一个都不能少"
吴书林:提升房颤管理水平,离不开省市县社区“四级联动”
姚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董建增:人员培训、患者管理,采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必由之路
马长生:“规范、提高”,房颤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的主题
6家医院,7个主会场,全程网络直播,开创会议新模式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况扶华┆美编柴明霞┆制版田新芳↓↓↓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