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
几乎在无声无息之间,中国已经成为房颤第一患病大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那么一旦被诊断出患有房颤,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本期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据了解,目前中国房颤的成人患病率平均为0.77%,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急剧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已接近10%。房颤病人因为容易并发心力衰竭、缺血性脑中风而致残致死率逐年增高。
不论性别、年龄、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发生房颤,但一般说来,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疾患病人,少数找不到明确原因。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感冒、劳累、失眠、手术后、运动或大量饮酒后发生。
国内肺高压诊治及心内科危急重症抢救知名专家、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东进表示,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大多数房颤患者的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感觉到眼前发黑等,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慌,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房颤
三大危害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
1、心悸。也就是心慌,轻者只有轻微不适感觉,重者伴发头晕和出汗等,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
2、心衰。房颤发生时绝大多数病人心率大于次/分,心排血量较正常降低20%~30%,心率显著加快时(如大于次/分),心排血量可进一步降低,长期未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的慢性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最终产生慢性心力衰竭。
3、栓塞。房颤时心房内容易形成贴附于心房壁上的血栓,这些血栓一旦从心房壁上脱落下来,便可随血流行走柱栓塞其他脏器,如肢体、肾脏和脑等,导致严重临床并发症甚至死亡。
房颤
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安装起搏器等方法。经过正确治疗的房颤,多数病人是安全和无症状的,但由于不同病人其房颤的发病原因也不尽相同以及部分病人对其治疗重视不够或治疗不当,少数病人出现了并发症,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危害,因此,每位患有房颤的病人都应对房颤的治疗给予高度重视。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治疗和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房颤的发生、控制房颤时快心率和去除房颤并维持窦性心率。常用药物有心律平、地高辛、倍他乐克、可达龙等。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预防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造成其他脏器柱栓塞,特别是脑栓塞。常用药物是华法林。徐东进主任特别指出的是,药物治疗房颤必须要在医生指导用药和监护随访下进行,病人不可自己随意用药,否则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2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适用于药物方法治疗房颤效果不佳或不适合药物治疗的病人,成功的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房颤,虽然遗憾的是这两种方法到目前为止成功率最高也只有90%,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成功率在不断提高。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3“一站式”手术治疗房颤的脑卒中风险及抗凝出血风险均很高,此类患者一般需进行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介入治疗。“一站式”介入治疗尤其对于存在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尤其适用。联合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消融术显著减少房颤的发作,提高窦律的维持率,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卒中发生,而随即实施的左心耳封堵术,可使这部分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在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良好的卒中预防效果,使患者获得稳定的远期治疗效果。徐东进主任表示,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治疗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手术费用,提高治愈率和医疗效果,代表了目前房颤领域的最高治疗水平。
4起搏器治疗起搏器一般来说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但房颤患者伴有重度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表现出昏厥症状可以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一些新型起搏器可能对于房颤有治疗效果,但尚不属于较好治疗方法。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