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阵发性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房颤您知道吗八成人用错药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7-9-12

王祖禄,男,医学博士,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导。.9-.9获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在美国Oklahoma大学研修心律失常诊治2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心律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专长于心律失常诊治,尤其是经导管消融心律失常,已带领团队完成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余例次。

在完成好心律失常诊治工作的同时,也做了大量的学术推广活动,以促进省内、军内和国内心律失常诊治技术的发展,为军内和国内培养了较多专业人才。王祖禄教授在年获中华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颁发的“心房颤动基础和临床研究突出贡献奖”;年,获中国心律协会颁发的“中国起搏电生理30年中青年专家突出贡献奖”;年,获中华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心律学会颁发的“-中国射频消融20周年先驱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和省部级基金多项,获军队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或医疗成果奖多项。

鞍山的周女士:我妈妈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觉得胸闷、气短,有时候还觉得心脏还跳的时快时慢的。医院检查说是房颤。房颤听着挺吓人的,到底是个啥病啊?

王主任: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是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常常表现为心动过速而且节律不正常。发作时心悸、体乏、眩晕、胸闷气短,自觉心脏跳得时快时慢,有的人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晕厥过去。如果此时做心电生理监测,可发现心房内激动传导方向不一致,心房激动频率可高达~次/分钟,这时心房其实已经丧失有效收缩功能,且由于房室结保护作用,这些心房激动不全部到达心室,但心率也达~次/分钟。

很多人知道室颤会死人,那房颤呢?房颤一般不直接致命,但危害非常可怕,长期、持续的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甚至可导致猝死;而一次房颤,就可能导致脑卒中。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万~万例,其中因房颤引发的达20%,也就是说每年房颤导致了我国50万~60万人中风!我建议40岁以上尤其是超过65岁人群,应坚持每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检测。

盘锦市郭大爷:我前一阵不舒服检查说是房颤,大夫却告诉我要注意脑中风。颤不就是抖吗,心抖一抖怎么会导致脑出大问题?

王主任: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消失了,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滞留于心房内,容易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因为心房血栓个头大,会导致比一般血管血栓更严重的后果——90%造成脑梗,10%导致其他动脉栓塞。

更要命的是,房颤引发的中风,比其他中风严重得多——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大连市孙阿姨:我老伴儿被诊断为房颤很注意,一直在吃阿司匹林。可这两天突然就中风了,紧急打才捡回一条命。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王主任:对付房颤及其导致的卒中,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凝,即阻止心房中血液凝结成血栓。但很多房颤患者吃错了药!因为确诊房颤的中风患者中,多达7成人抗凝治疗时服用阿司匹林,仅2.7%的人使用华法林疗法,而前者对于房颤抗凝是基本无效的!

阿司匹林被誉为抗凝“神药”,为何偏偏在对付房颤血栓无效呢?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抗凝抗栓,靠的是抗血小板凝结,因此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所导致的血管硬化、动脉血栓。但是,房颤发作导致的血栓主要在心腔内的心房或是静脉内,是血液滞留淤积而形成,因此抗血小板凝结在此处无效。20世纪90年代临床认为,阿司匹林可降低房颤血栓,但医学进步至今,证实其基本上是无效的,最新的欧洲治疗指南已拟剔除阿司匹林应用于房颤抗凝。其实我国也不提倡,但因为阿司匹林抗凝的“名声”太响,再加上便宜又简便,造成很多人误用于房颤抗凝。

事实上,服药应对房颤抗凝,华法林疗法才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可使患者脑卒中危险性下降达68%。不过,应用华法林疗法,不仅用药初期要反复抽血化验,长期应用更必须坚持检测INR,许多病人不能一直坚持。更何况,华法林作用很易受其他药物或者饮食影响,剂量调整困难,有抗凝禁忌证者也不能用。

沈阳市张阿姨:房颤能通过手术根治么?需要做开胸大手术么?

王主任:21世纪,出现了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国内4年后开始应用且效果不错,医院已经做了例左右,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约为80%,治疗持续性房颤一次成功率也在70%以上,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这一根治术是微创介入操作,只需要在局麻下穿刺静脉,导管通过皮肤切口、血管入径,送到心脏,对引起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手术只需要2小时左右,只留下针眼大小的穿刺口,术后2~3天就可出院了,可有效改善房颤产生的症状。

术后,患者还要终身吃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事件。

铁岭市肖大爷:得了房颤总担心自己哪天中风,有没有什么治疗方法可以防治啊?

王主任: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平常人高出5-23倍,最新的左心耳封堵术,堪称房颤引发脑中风的“终结者”,可达到“一封永逸”。医学研究证实,90%非瓣膜病性的房颤患者心房血栓是来源于左心耳。左心耳就像一个位于心脏左侧的小口袋,房颤患者的血液在这里滞留,久而久之形成血栓,房颤引起的中风,正是因为血栓脱离左心耳进入血液循环,堵塞脑血管。

左心耳封堵术也是微创手术,无需开胸,只要通过大腿内侧的静脉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在左心耳释放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口部,经过一段时间,心脏内皮细胞就会覆盖封堵器表面,使左心耳完全闭合,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45天后,就可终身停用抗凝血药物了,成功率高达98.5%。

有抗凝药物禁忌证的或者华法林治疗后血栓评分一次高、一次低,等于或高于3分,可考虑使用此方法,目前欧美指南已经将其列入房颤IIB类患者治疗,国内也在积极应用中。左心耳封堵手术后患者可以6周之后终身停用抗凝药物,可终身停用抗凝药物也能预防引起的血栓事件。

房颤者血栓事件发生率高5-17倍

很多人并不知晓,原来约两成的脑中风“病根”是在心脏。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祖禄介绍,正常的心跳约每分钟50-90次,而房颤时,心跳可高达每分钟-次,且传导的方向不一,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很容易产生大块的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后经血管流经身体各处,就极容易造成血管堵塞,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致死、致残率、住院率明显升高。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

房颤发病时,病人普遍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容易感到劳累,黑曚(晕厥前症状)或晕厥,胸部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人感觉不到症状,就拒绝治疗房颤,这是非常危险的。要诊断房颤,主要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如发作时间短暂、发作频繁者,可通过动态心电图(24小时、48小时、7天或以上)等检查来确诊。一旦确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房颤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事件(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脑梗,中风)。一旦停药,会容易出现脑中风,后果严重。对于长期无法服药,或服药困难,服药出血的患者可以选择最新的“左心耳封堵”手术,此项手术沈阳军区总院开展已经3年,东北首家,全国领先。手术后患者可以终身停药,可以预防90%以上的血栓事件。

没症状不吃药小心突然脑中风

近日,家住沈阳铁西区的陈先生在几乎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中风,尽管及时抢救捡回了一条命,却留下了后遗症,工作和生活严重受影响。原来,这一切竟是隐藏在心脏的“温柔杀手”房颤在作怪。

陈先生今年45岁,自己经营一家小企业,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身体一直很健康。今年初,他还刚刚做了健康体检,血压、血脂、脑部、颈动脉等检查都正常,只有心电图有些问题。医生提醒他,很可能是患了房颤,需要尽快治疗。但由于他平时没什么心脏不适的感觉,也不愿意“年纪轻轻”就吃心脏病的药,所以拒绝了进一步的治疗。

体检后几个月,陈先生的身体也一直比较正常,偶尔有心慌、心跳快的感觉,他也认为是劳累所致,休息一下就好了。想不到上个月,他突然倒在了办公室内,紧急送医后竟被诊断为脑中风。医生告诉他的家属,一大块血栓堵住了陈先生的脑血管,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专栏一经推出,受到读者广泛的







































鍖椾含鍝釜鐧界櫆椋庡ソ
濡備綍娌荤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