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阵发性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ESC2017周玉杰植入式心脏监测仪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7-9-25
周玉杰

首都医科医院

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站负责人...

  年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协会(ECC)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拉开帷幕。年会自开幕以来陆续推出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在心房颤动治疗方面,其中一项关于植入式心脏监测仪(implantablecardiacmonitor,ICM)评估房颤导管消融效果的研究(CAPTAF研究)也为临床治疗的决策和改进提供了充足证据支持。

  当地时间29日8时30分的最新临床研究IV专场上,NassirFMarrouche教授首次发布了CAPTAF研究的最新结果。CAPTAF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由医院牵头,入选年龄30-70岁的房颤患者名,通过12个月的随访评估导管消融与优化药物治疗对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主要终点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GHSF-36),次要终点是发病率、死亡率、心血管再入院率、心力衰竭、卫生经济学等综合结果。

  在12个月的后续研究中,导管消融组较优化药物组相比,GHSF-36有明显的改进,导管消融组11.0(95%CI6.7-15.2),优化药物治疗组3.1(95%CI0.9-7.1),P值为0.。主要研究结果可总结为以下3点:

  导管消融可改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ICM对心律及生活质量评估具有可靠性;

  改善房颤患者负担。

  此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不仅能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NassirFMarrouche教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前人研究多采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方式来观察房颤是否复发,确定导管消融是否成功。动态心电图监测虽然可以连续记录24~48小时的心电图,但对于不频繁发作或静息性房颤,心电图监测常常会漏诊。

  Blomstr?m-Lundqvist教授对此项研究点评说:“这项研究首次以生命健康质量评分为主要终点,我们清楚地看到,对于持久性和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明显比优化药物治疗更加有效,甚至对于早期阶段的病人也是有效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积极对患者进行生命健康治疗评分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结果,因为该评分的提高是患者心律控制的最好体现。”

作者:马越周玉杰

推荐阅读

周玉杰: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周玉杰:生物可降解支架临床应用经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