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艺坛近半个世纪,香港演艺界亲切地称呼汪明荃为“阿姐”。聚光灯外,她也曾上山下乡,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两个角色上尽职尽责,践行着“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万水千山总是情”的爱国情怀。作为香港与内地交流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年过七旬的香港著名演员、歌手汪明荃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讲述她对家国的爱与情。
“这样的光辉时刻我终生难忘”
年,汪明荃以港方代表的身份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神圣时刻。此后的25年,每逢大型回归庆典,她一定会出现在舞台上。“香港回归祖国对两地来说是一件历史性大事件,每次站在活动庆典舞台上,我都特别激动兴奋。这样的光辉时刻我终生难忘。”她说。
今年,在香港故宫博物馆开馆之际,她站在央视节目《诗画中国》的舞台上,以“开卷人”的身份向大众介绍南宋画家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并和孩子们一起用粤语和普通话朗诵思乡主题的诗词。在汪明荃和学生们的朗诵声中,香港维多利亚港、西贡海等地的唯美风光在画面中一一呈现。
今年75岁的汪明荃“很荣幸见证了内地和香港的发展历程”。“年,我被广东省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我又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首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香港还没回归祖国,没有自己的代表团,而是附属于广东省代表团。那时包括汪明荃在内的不少香港市民对内地的政治体制不了解。尽管如此,她还是努力地了解和参与。
年,汪明荃获委任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通过每年两次的考察,我去了不少地方,心中有很多感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输送了很多技术人才助力内地发展。但现在内地发展速度快得很,像坐飞机、火箭一样!”汪明荃说道。
为振兴粤剧倾尽全力
近年来,汪明荃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的父亲很喜欢京剧,他曾常带我去新光戏院看内地京剧团的演出,我渐渐产生兴趣。后来我到电视台参加工作,常常需要演唱戏曲筹款。机缘巧合之下,我与粤剧演员合演了一出戏,得到大家好评,我很受鼓舞,当时就决定学习粤剧。”据汪明荃介绍,后来她又加入香港八和会馆,成为八和会馆首位女主席,并连任多届。
“在英国殖民香港期间,粤剧不受重视,没有政府资助,日渐式微。后来由于香港经济发展,很多大戏院都被改装成商用百货大楼或是超市,只剩下一间民营的新光戏院。这家戏院后来也差点被地产商收购。香港粤剧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亟需支持。”汪明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凭借自己的社会能量和明星效应为粤剧积极奔走,排除万难争取场地。在她的努力下,香港的粤剧地标——新光戏院得以重生,高山剧场也成立粤剧教育培训中心,香港首个戏曲文化表演场地——戏曲中心也终于落成。
汪明荃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