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心脏专列》第七期院士谈心
心动是一种美妙的、可意会却又道不明的心情。但如果“心动”中间加两个字“房颤”,就变成了“心房颤动”,这时候就有麻烦了。如果心脏有着持续性或阵发性的不规则跳动,或许是得了这种叫心房颤动的病。本期的院士谈心,葛院士全方位、多角度和大家谈谈,心房颤动的出路在什么地方。
房颤变中风,到底发生了什么?
心房颤动我们简称为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房颤后心脏就会跳动的没有规律,变得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强一会儿弱,失去了原来的节律。说到高血压和中风相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实际上房颤导致中风的几率更是高得可怕。房颤病人的脑中风发病率是没有房颤的5~6倍。为什么呢?这要从心房的“耳朵”开始说起。
我们的左心房有一个像草莓形的耳朵,叫左心耳,它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在成人前,可以起到缓冲血液的一些作用。但是成人以后它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不过这个腔还在。90%以上房颤导致的栓塞的栓子都来自左心耳。因为发生房颤,心脏在抖的时候,心房里的血会形成多个漩涡,血液要是进到左心耳里,就容易形成附壁血栓。一旦掉下来,顺着血管进到脑子里,就可能发生脑中风了。
药物还是手术,治疗房颤路在何方?
有人说,既然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房颤,那么好办,不让心房里的血形成血块就可以了,然后华法林作为抗凝药就诞生了;后来又有人提出来,既然房颤的心脏是乱动的,那就想办法让它恢复正常的心跳,于是射频消融就出现了。最近几年有人又想到既然左心耳是房颤产生血栓的主要“祸根”,那就把它堵住吧,所以我们又看到了左心耳封堵术的发展。
(1)以预防血栓为主的治疗
抗凝药主要作用是把血变得稀释,使其不至于形成血栓,这样就可以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华法林是使用历史最久的口服抗凝药,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要经常去查血和副反应。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各方面都表现的很好,最近还有一种新药利伐沙班降价,应该说有望逐步取代华法林。
左心耳封堵术也是以预防血栓为主,把一个有弹性的、像香槟酒瓶塞的装置,塞到左心耳里面,左心耳被封住了,血也就进不去了。
(2)恢复正常心跳的治疗
心脏正常的跳动我们叫窦性心律,所以如何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是主要方法。通过高温电击或者低温冷冻,使导致房颤的异常心肌坏死,使心脏恢复到窦性心律。但这两种方法的成功率也存在一定问题,而且有的人还会复发。
虽然目前一些手段还不完美,彻底攻克房颤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但是毫无疑问,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治疗和管理房颤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找到最合适的出路和方法。
建立房颤中心,优化管理疾病
最后,心房颤动根本的出路还是在于有体系的治疗和管理。葛均波院士指出,对于房颤病人的管理,未来应该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合作机制。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起建设的房颤中心,正是希望把房颤病人的管理,不仅包括治疗,还要考虑到康复以及房颤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统一管理起来,包括防止中风的抗凝,心脏的节律控制,心功能的改善一起管理起来,真正达到以病人为中心,实现健康中国。我们期待房颤中心建设像胸痛中心建设一样,给广大房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往期回顾
第一期:院士谈心丨葛均波院士带您领略地中海的心声——欧洲心脏病学年会见闻
第二期:院士谈心丨怀揣初心,面向未来——我国心血管学科发展40年交的答卷
第三期:院士谈心丨创新之火,开始燎原——葛均波院士与医疗创新的那些事儿
第四期:院士谈心丨胸痛中心,开启生命的绿色通道
第五期:对CTO来说,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第六期:院士谈心丨胆固醇水平应“返老还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