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年纪,同样患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但因为不同的选择,命运却走向相反的结果。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它的发病率自然不低。我国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在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病率可达6%以上,而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房颤发病率更可高达40%。
房颤不仅会导致心跳过快、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它还会使体力下降、心脏功能恶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强介绍,“患房颤的病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两倍。更为可怕的是,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
害怕手术轻视房颤引发脑梗塞
43岁的黄大姐因患房颤入院,经过药物治疗和电击复律,其房颤都没有恢复正常。李强建议她接受更有效的介入手术——射频消融术时,她却拒绝了,理由是“我害怕。”。
尽管李强做了详细解释,希望她能理解房颤的危害,反复说明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而微创介入手术的治愈率更高,在有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是很安全的。但这些依然没有解除黄大姐的顾虑,她拒绝了介入手术,出院后口服药物治疗。
结果半年后,李强在一次会诊途中偶遇了黄大姐的爱人。他告诉李强,妻子因为房颤伴发的血栓脱落而导致了脑梗塞,正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目前仍处于昏迷,右边的手脚也不能动了。黄大姐的遭遇令人扼腕,李强叹息道,“我祝愿她能尽快清醒过来并顺利康复,不要下半生与轮椅为伴。”
主动求诊微创射频消融术有效根治
而同样是43岁,林先生的正确选择就避免了重蹈黄大姐的悲剧,他身材健硕、面色红润,讲话时底气很足,怎么看都很健康。但当他讲起犯病的经历时,李强仍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当时他心中的恐惧,“当时我正在和朋友吃手抓羊肉,突然觉得伸出去的手非常沉重,手中的羊肉也掉在桌上,而且在凳子上也坐不住,感觉马上要摔倒。更吓人的是舌头也不听使唤,没法告诉朋友发生了啥事。”医院,心电图检查时发现了房颤。
幸运的是,几个小时后他的手脚活动和说话就恢复正常了。来会诊的神经内科大夫告诉他,这是房颤引起的血栓脱落导致了脑中风,幸亏抢救及时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房颤尚未解决,刚经历过一次凶险的林先生感到无比恐慌,经过多方咨询,他主动求诊,希望通过手术治疗彻底解决房颤。
经过细致检查评估,李强为他施行了房颤导管消融术这一微创介入手术,手术很顺利,术后几天林先生就正常上班,之后的随访中也没有再发病。几个月前,李强到林先生所在的城市做学术交流,他还特地跑来感谢,恢复良好的身体状况令医生无比欣慰。
数据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若不服用药物,一年内不发作房颤的比率仍超过70%。但由于相关健康宣传和教育明显不足,患者对房颤的重视程度尤其欠缺。李强强调,房颤患者一定要遵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对房颤加强早期防治。有介入手术指征时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避免悲剧发生。
医师名片李强,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基地导师(心律失常),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心律失常治疗规范和新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导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