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房颤临床表现 >> 正文 >> 正文

CAFS2017黄从新房颤治疗热点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7-8-9

第15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FS)上,大会主席、医院黄从新教授发表了题为《心房颤动热点研究回顾》的主题演讲,总结了目前房颤临床治疗的进展以及我国房颤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图1黄从新教授在会议现场

一、心室率控制

1.节律控制:AADs劣于导管消融,节律控制优于频率控制

2.心室率控制的目标

过去指南强调严格控制心室率(静息:60~80bpm,中等运动量90~bpm)。RACEⅡ研究显示,对于没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心室率控制目标可以适度宽松(静息时bpm),并不影响预后。

年ESC指南推荐(1)症状性房颤患者:严格控制心室率,静息时心室率<80bpm(IIa,B);(2)左室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性房颤患者:采用宽松的心室率控制策略使静息时心室率<bpm(IIb,C)。

二、抗栓治疗

1.栓塞危险评估体系

(1)欧美指南:年以前:CHADS2评分;年ESC指南:CHA2DS2-VASc评分;年AHA/ACC/HRS指南:CHA2DS2-VASc评分。

(2)中国:年,两种方法均推荐;年推荐CHA2DS2-VASc评分。

2.预防栓塞事件

年ESC房颤指南推荐:

(1)有适应证的人群服用华法林或NOAC,服用华法林需监测INR,服用NOAC需监测肝肾功能。无论服用上述哪一种药物,均需评估出血风险。

(2)对于存在长期口服抗凝禁忌证的人群,无可逆性原因的致命性出血,建议LAA封堵(IIb,B)。年CSPELAA封堵专家共识中推荐:LAA封堵适应证:CHA2DS2-VASc评分≥2房颤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情况之一:①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者;②服用华法林,INR达标的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事件者;③HAS-BLED评分≥3者。禁忌证:①左房内径>65mm,经TEE发现心内血栓/左心耳浓密自发显影,严重二尖瓣病变或心包积液>3mm;②预计生存期<1年;③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除房颤外其他疾病的患者。

3.抗栓治疗建议

年ESC指南推荐: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口服抗凝药物;女性≥3,口服抗凝药物;男性评分为1,考虑个体情况及患者意愿;女性评分为2,考虑个体情况及患者意愿。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卒中危险度如何,不推荐单一抗血小板治疗。

4.中国房颤抗凝

(1)中国房颤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比例明显低于全球。

(2)中国房颤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较差。

三、LAA封堵

非瓣膜性房颤,其90%血栓来源于LAA。

去年关于LAA封堵术争论很大,一项荟萃分析结论为:有限的证据表明,在选定患者中使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封堵效果可能不劣于长期口服抗凝药;对于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还缺乏LAA封堵装置的有效性研究的数据;手术相关危害的高发生率与经皮LAA装置关系密切。该项荟萃分析共收集了20项研究结果,其中经皮LAA封堵13项(13项中2项为随机对照研究,11项观察性研究),外科处理LAA共收集了7项研究,其中3项随机对照研究,4项队列研究。显然,这项荟萃分析收集文献不全,尤其是PROTECT-AF研究,仅收集了18个月、2.3年的随访结果,而对于发表于JAMA杂志上的3.8年随访结果未纳入分析。而正是JAMA这篇文章报道了植入Watchman装置组在卒中、体循环栓塞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上优于华法林组;在预防心血管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上亦优于华法林组;在预防心血管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上亦优于华法林组。现已证实,手术相关危害的高发生率与术者初期经验不足明显有关。研究证实,经皮LAA封堵术后7天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由PROTECT-AF研究早期研究结果的8.7%已下降到近期EWOLUTION研究的2.7%。

LAmbre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左心耳封堵器,LAmbre封堵器中国临床注册研究由医院牵头,共有12家中心参与,纳入例患者,研究总时间为18个月。其中围术期严重并发症3.2%,轻微并发症1.9%。随访期间严重不良事件:死亡1例(0.6%),已证实与手术、器械无关;缺血性脑卒中2例(1.3%);出血性脑卒中1例(0.6%);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2例(1.3%,其中1例患者术后自行停用抗栓药物),均未发生卒中。

四、导管消融治疗

1.目前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最大争议仍是适应证

国内外指南均在谨慎、逐步扩大导管消融适应证。年中国房颤指南即提出,对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年中国房颤指南提出,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Ⅰ,A);对于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作为合理选择(IIa,A)。年HRS/EHRA/ECAS/APHRS/SOLAECE指南推荐:至少1种Ⅰ类或III类ADD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Ⅰ,A);至少1种Ⅰ类或III类ADD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IIa,B);至少1种Ⅰ类或III类ADD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长期持续性房颤可考虑导管消融(IIb,C)。

2.中国导管消融的现状

(1)成功率

初期阵发性房颤成功率68.4%。目前房颤消融即刻成功率92.1%,随访12个月窦律维持率70.3%。

(2)主要并发症

逐年下降,年5.26%,现今为0.74%。

(3)临床研究

全国首项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AFCT),对不同的消融术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提示复合术式成功率高于单一术式;即刻评判成功的标准越严,远期窦律维持率越高。

3.导管消融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

瑞典1项注册研究显示导管消融治疗可降低卒中和死亡率。另1项荟萃分析(纳入9项研究)提示对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导管消融可提升EF11%,改善QOL,改善心室功能。

4.如何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远期成功率?

(1)有研究表明,压力监测显著提高非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

(2)寻找并消融PV外触发灶可提高非阵发性房颤远期成功率;PVT基础上消除PV外触发灶优于单纯腺苷指导的PVI;PVT基础上逐级消融达到房颤不可诱发终点可提高成功率。

(3)杂交消融对长期持续性房颤极其有效。

5.2代冷冻球囊同导管消融一样,可考虑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此外,可视化激光球囊有效性不劣于导管消融。

最后,黄从新教授指出了房颤治疗重点:一是规范抗凝;二需提高导管消融治疗房颤远期成功率。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刘倩┆美编柴明霞┆制版田新芳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

长按







































苯丁酸氮芥片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