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ylen-09-18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卒中风险增加5倍,从而增加了患病率和死亡率。然而,在心脏电复律之后,由于左房震动以及机械性运动,增加了血栓移位的概率,从而进一步增大卒中的风险。
目前指南推荐,对于低血栓栓塞风险且房颤发作时间少于48小时的患者,可以考虑用抗凝药物或者抗血栓形成治疗进行复律,但复律后没有必要口服抗凝治疗(2b,C)。
为此,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AatishGarg博士带领其团队对此展开研究,旨在探究房颤发作时间48小时内复律后行抗凝治疗所带来的血栓栓塞风险。
该研究中,例无抗凝治疗史患者,复律次,其中6例发生神经事件(所有患者仅服用阿司匹林);例有抗凝治疗的患者,复律次,其中2例发生神经事件(发生卒中时皆没有服用抗凝药物)。CHA2DS2-VASc评分<2和发生术后房颤的患者都没有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结果显示,对于急性房颤患者,复律时无抗凝治疗的话,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了5倍。而CHA2DS2-VASc评分<2和发生术后房颤的患者都没有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这说明房颤的准确评估和危险分层都有利于决定房颤发作48小时内是否需要在复律时采用抗凝治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