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妈妈56岁,一段时间频发心悸、胸闷、大汗不适,心电图一做是房颤。因为发的比较少也没有太在意,晚上又发,这次人突然昏迷,磁共振看到基底动脉供血区域广泛梗死,人再也没有醒过来。
房颤到底是什么?房颤的病因有哪些?房颤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这些危害呢?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起搏信号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节律收缩,维持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正常频率约为60~次每分钟之间。各种原因都可以导致心房无规律快速收缩,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为小f波,频率约~次/分,加上典型的症状即可确诊房颤。房颤的可以引起心室率过快导致心悸、胸闷、大汗不适,则是快房颤;反之如果房颤并没有引起心室率变化,则相对临床症状较轻,是慢房颤。无论是快房颤还是慢房颤,房颤发生的时候心跳极度不规则的。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正常成人发病率为0.3%到0.5,65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80岁后发病率可高达8%~10%。对于房颤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器质性心脏疾病:三分之一的房颤患者有二尖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冠心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等也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房颤的主要原因。
预激综合征: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通过心房到心室,形成正常心脏的节律,一旦心房的冲动不是直接传给心室,而是通过旁路不断将冲动传到心房,导致心房节律过快导致房颤的发生。
很大一部分房颤患者有明确的家族遗传性病史。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率失常,由于心房节律的紊乱导致心房内血流动力学紊乱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引起不同供血动脉的栓塞,同时房颤可以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导致猝死。
脑的血供占到全身血供的五分之一,心房的血栓随着大动脉到达颅内,堵塞相应血管,引起心源性脑栓塞,导致失语、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心房形成的血栓随着血流到达周围动脉,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的栓塞,导致器官、组织、肢体缺血坏死,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右心房形成的血栓随着肺动脉及其分支进入肺部血管,导致肺动脉栓塞,而肺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可以达到20—40%。
心房颤动可以显著影响心室节律,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心脏骤停或者心衰。
鉴于房颤及其并发症的严重危害,因此及早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明确瓣膜病变的早日手术治疗,预激综合征的早日行射频消融术,家族遗传性则及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对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及时对症处理。
房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就是因为心房内血栓的形成,解决的血栓问题房颤并发症也就解决了一半,对于诊断房颤的患者尽早行抗凝治疗,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可以选择华法林(需监测INR并保持在2-3之间),或者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片或者达比加群酯。
控制心房律、心室律对房颤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选用不同的药物,控制心房律和心室律可以避免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房颤的发病率较高,危害大,但是预防起来并不是那么难,了解房颤,诊断房颤,预防房颤,我们一起携手。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