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之前两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房颤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其实房颤本身并不可怕,并不是像急性心肌梗死那样病情紧急而致命,但是房颤远期带来的并发症却是可怕的血栓!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房颤的治疗吧,今天先让我们对房颤的治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很多的心血管疾病及很多其他疾病都可能会导致房颤,而如果房颤不能很好控制,就可能导致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房颤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率(即常说的脑血栓)、住院率和病死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寻找和纠正病因
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房颤,而只有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才可能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使之转复后长期维持。例如,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所致房颤者,当心肌缺血改善、心衰纠正、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房颤转复的可能会明显增加,并能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而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实行手术去除病因后许多患者能在复律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在甲亢患者中,当甲亢控制后很多患者可以长期维持窦律。
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转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理想结果。恢复并维持窦律,可以显著改善房颤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并能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延缓心房重构,从而阻断房颤的进程,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房颤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复律、电复律和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复律之前心房内已存在有血栓,复律后就有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的可能。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即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此房颤发作起始时间不清楚或者已经超过48小时的患者,转复前需口服抗凝药物3周(控制INR范围为2~3),复律后继续服用4周(除非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证明没有心房血栓)。
药物复律
新近发生的房颤用药物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可达70%以上,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房颤药物复律成功率比较低。药物复律适用于那些房颤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年、心房不大、无结构性心脏异常、房颤的诱发因素已经去除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常用的复律药物主要有普罗帕酮(心律平)(不适宜用于合并有冠心病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胺碘酮(可达龙)(治疗房颤的效果可靠,但副作用也较多,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光过敏、肝功异常等等,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甲功、胸片等)。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药物转复和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很低,有统计显示药物复律1年时70~75%的房颤会复发,而且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服用,其副作用出现机率明显增加甚至会增加死亡率,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多为常见。
电复律
利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患者胸部的适当位置,然后通过专用除颤仪发放高能电脉冲瞬间通过心脏,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同步直流电复律。医院进行。房颤电复律一般用于(1)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无效;(2)无需紧急复律,但复律后可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以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时可考虑择期复律,例如:①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次/分),或反复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②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患者;③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内径小于45mm的患者;④其它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炎、肺栓塞等)诱发房颤在病因去除后房颤仍持续的患者;⑤二尖瓣瓣膜手术后4~6周后仍有房颤的患者;⑥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患者。在电复律前,需要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并且在复律前后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手术治疗
房颤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微创的射频消融术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可以根治房颤。该操作一般穿刺双侧股静脉,将导管沿静脉一直到达右心房,再穿刺房间隔至左心房进行环肺静脉消融,阵发性房颤一般完成肺静脉消融即可,持续性房颤在消融肺静脉后可能还需要进行3条线性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及三尖瓣峡部线)。消融刺激到心脏附近的神经时可能会有疼痛感,所以一般会适当给予镇静药物。术后需要平卧制动8~12小时以利穿刺处止血。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房颤病程越长、左心房越大的患者,消融难度也越大,操作的时间也会更长。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一般需要抗凝,而且在这3个月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但是这些心律失常一般3个月后就不再出现。如果3个月后再次发作房颤或房扑等,则代表消融失败,需考虑药物治疗或再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首次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在60%-80%左右,持续性房颤低一些。但即便首次射频消融失败,也可考虑再次射频消融,第2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会显著提高,可达80~90%。若术后还有复发,3个月后可以考虑第3次消融,成功率更高。除了射频消融外,外科手术也可以根治房颤,如迷宫手术,虽然成功率较高,但因为创伤较大,并发症多,所以多用在风湿性瓣膜病伴房颤患者,在行换瓣手术时进行。近年来,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房颤消融手术也逐渐出现在临床当中,成功率优于射频消融,但是并发症较多。
控制心室率
尽管对于房颤患者最理想的治疗为恢复窦性心律,但对于左房内径过大、合并没有纠正的二尖瓣狭窄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来说复律成功的比率不高,而且即使复为窦性心律也很难维持,这种情况下可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以改善症状。心室率减慢后患者的症状会减轻,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也可预防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减少对心功能的损害。房颤患者在休息状态下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轻、中等程度活动时心室率控制在90~次/分为宜,当然,临床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中最常用的是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房颤患者的心率。但它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力,且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因此在老年患者、慢性肺部疾患的患者、既往有Ⅱ度以上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慎用。除此之外,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也可用于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
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房颤主要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并发症,最为严重的是脑梗塞,对于不能房颤患者,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脑梗塞的发生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目前临床上应用CHADS2或CHA2DS2-VASc评分来判断是否需要抗凝(后者更被推荐),如评分为0则可以不抗凝,如评分1分可考虑抗凝,如评分≥2分则应该抗凝。抗凝药物包括传统的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等)。华法林价格便宜,但是需要长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用药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受食物、药物等影响。新型口服抗凝药不需要定期监测,但是价格相对昂贵,而且目前未进入医保。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
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其中涉及到一些专业的知识可能大家不懂,但是我想大家只要认识并了解到房颤有以上这些治疗方法就已经足够了!
下一期我们继续介绍《房颤系列篇之三:射频消融术》敬请大家持续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