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伴新发房颤者,常提示缺血严重,易合并前降支近端或主干病变。目前,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瓣膜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龄、心梗等已为房颤的明确危险因素,而前者中不少也是心梗危险因素。
那么,在临床上碰到心梗合并房颤患者,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追因溯源
易合并房颤的心梗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既往有陈旧性心梗、初步就诊低血压、心率增快次/分、Killip分级高、非ST段抬高型心梗和下壁心梗等。心梗合并房颤有几种情况:
1.患者既往即为慢性持续性房颤,新发心梗。
对于第一种情况,房颤和高血压、糖尿病、瓣膜病、高龄等危险因素导致的左房解剖结构和电学结构异常相关,如与出现左心房纤维化、心房传导时间延长、不应期缩短等相关,而和本次心梗无明确关系,但此时房颤会加重原有的心肌缺血,也需格外注意。
2.患者新发心梗,心梗急性期出现房颤;或患者新发心梗,长时间后(3月)合并房颤。
对于这两种情况,房颤均发生于心梗之后,只是时间长短有所不同。对于发生于心梗急性期者。研究发现,房颤发生除了与神经-体液调节改变(如交感系统和RAAS系统激活)相关,更主要的是和心房缺血相关。
对于心梗1周内合并房颤和未合并房颤的患者相比,合并房颤者心房支供血障碍更为明显。在动物实验中,如暂停心房血液供应,可出现心房传导时间延长、传导异质性增加、房颤易发易维持等改变。而对于心梗长时间后出现房颤的情况,房颤发生更多和神经-体液调节导致的左房增大、左房纤维化、左房电生理特性的改变等相关。
诊断难点
在临床上,典型心梗可表现为胸痛、胸闷,不典型者也可表现为气短、胸部不适等,有时不容易和房颤症状相区分。而房颤发作时,快速心室率可继发心肌缺血,同时在心电图上可出现继发性ST-T改变,常难以判断压低的ST段是由本身心肌缺血导致还是由房颤导致。
而房颤的诊断也面临相应的问题,房颤是由当前缺血引起,那么积极抗缺血治疗即可缓解,如为其他因素导致房颤,只是在心梗就诊时发现,则涉及到了房颤的长期治疗问题。两者之间这种互相掣肘、盘根错节的关系,使得临床处理上十分棘手,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鍖椾含鍝棿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渶濂?娌堥槼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