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多数朋友所在的地方,夏暑都正在或者已经褪去,清爽的秋风为我们带来了久违的天高云淡和明净澄澈,又是天凉好个秋!然而,在迎接层林尽染缤纷美景的同时,医生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们不由得又要开始担心了——随着夏季这个心血管疾病“淡季”的离去,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秋冬季即将开始,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了。我们知道,进入秋冬季,气温下降,血压易于升高,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上升,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也更容易出现急性加重。这不仅是我们的常识,也被世界各地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所证实。那么心房颤动(房颤)这种心律失常性疾病呢?它也喜欢赶潮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地的研究数据。首先来看看欧洲,英国、丹麦和波兰的学者均做过相关统计。研究者发现,在苏格兰地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因房颤住院或死亡的最高峰均在12月,男性因房颤住院或死亡最少的月份是8月,女性因房颤住院最少为6月,而死亡最少则为7月,且高龄老年患者随季节的变化更为显著[1]。丹麦的统计结果同样支持冬季为房颤发生的高峰时段,夏季为低谷,但高峰和低谷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此外,他们还发现,房颤发病率与室外温度呈负相关[2]。波兰学者的研究在气象方面最为专业,不仅分析了季节的影响,还探索了冷锋和高气压的影响。他们的研究也显示冬季是房颤最高发的季节——因房颤而收住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最多,且冷锋的影响很大,5~8月为房颤住院的淡季[3]。再来看看位于美洲的加拿大。究竟并非同一块大陆,加拿大(安大略)房颤住院的低谷虽然同为夏季(8月),高峰却在春季(4月)。但该研究分析的是所有住院主要诊断为房颤的患者,并未区分初发、阵发或持续性[4]。然后是离我们更近一些的以色列和日本。位于西亚的以色列包含新发房颤的急救电话高峰出现在一年的最后几个月,即秋冬季[5]。而在我们东边的日本学者通过分析大量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阵发房颤发生的高峰在9月,即秋季,低谷在6月,即夏季。若把这些患者按年龄分组后再分析,≧65岁人群的结果与总人群一致,但65岁人群房颤发生的高峰则在12月[6]。房颤君~同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它们都赶潮流去了,我又怎么能落伍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数研究支持房颤也有淡旺季,秋冬高发,夏季较少。然而都是国外的数据,即便都是温带国家,气候毕竟还是有差异的。比如丹麦和苏格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波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本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加拿大安大略则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那么我们国家呢?很遗憾,国内类似数据还非常缺乏。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曾对其因房颤就诊的患者做过统计,不同季节并无显著差异,反倒是星期几和节假日有一定影响[7]。该医院急诊科的统计结果,不知道心内科或心血管中心的统计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更何况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估计不同地区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上述研究提到国家或地区的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第一张图最右侧的华沙是波兰首都。很抱歉,小编能力有限,实在找不到苏格兰的,只能参考地理位置较近且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伦敦了;也没能找到丹麦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第三张图中右侧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最后一张图东京是日本首都。—北京北京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上图为北京的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与上述地区还是有差异的。既然多数研究支持房颤的季节性变化,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还不完全明确。不过长期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