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健康的饮食中,存在着很多的错误观念,例如认为和红酒能够预防心脏病,得了心脏病就应该吃素,坚果油太大会不健康等等,其实这些都有误导作用,接下来具体了解下!
误区一:认为红酒能预防心脏病
红酒和其他酒一样,即使适量饮对心脏也没有好处。最近研究显示,喝酒会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每天喝酒1单位(1份饮酒量相当于ml啤酒,ml葡萄酒或是45ml40度烈酒),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8%,而房颤会引起脑中风,所以即使少量饮酒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是无益的。饮酒还会增加口腔、咽喉、食道、结直肠和乳腺等癌症机会,而且只要饮酒即增加乳腺癌风险,与喝多少、喝多长时间没有关系。
误区二:认为喝果汁与吃水果一样
有人不喜欢吃水果,就喝果汁,甚至还加糖,这是抛其精华留其糟粕!完整的水果保存原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可减缓糖分吸收,还有刮油作用,把油和脂肪带出去。果汁丢弃纤维素,糖分喝进去吸收快增加胰腺负担,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糖尿病。只喝果汁不吃水果,脂肪吸收增加,增加冠心病风险,建议水果还是整个吃,这样才最健康!
误区三:认为营养都在汤里
有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做菜时的汤最有营养,精华都在里面。其实汤里面油盐含量都很高,长期喝汤的人很容易患上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吃完菜把菜汤倒掉,可以减少1/3的盐摄入量。平常尽量少喝菜汤、方便面汤,煲汤要清淡,最好使用控盐勺计算放盐量。
误区四:认为得了心脏病就应该吃素
得过冠心病放过支架的人,总是纠结于该不该再吃肉,还是干脆完全吃素。研究表明,完全吃素反而由于营养不均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素食虽可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但易致欧米伽3脂肪酸和部分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是胆固醇,主要从红肉中的饱和脂肪转化而来。而鸡鸭禽肉、鱼、海鲜等白肉饱和脂肪含量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红肉非常好的替代品。健康人应注重饮食均衡,不必过分追求素食;而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在健康饮食结构基础上,以白肉替代红肉。
误区五:坚果油太大不健康
有许多心血管患者觉得坚果是高能量高脂肪食品,认为其对心血管健康不利。其实研究发现,适量的坚果摄入,对于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很有益处的。坚果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植物纤维和左旋精氨酸,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研究认为,每天少量摄入坚果,可以预防心脏病,延长寿命。但坚果中80%是脂肪,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但热量仍然很高,应适量,也可用坚果替代肉蛋奶中的饱和脂肪。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每周摄入4次以上坚果,每次不超过50g。
扩展阅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