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年轻、越是瘦弱的人发现高脂血症,越应警惕!
33岁、身高一米八四、中等偏瘦身材、与“肥胖”完全搭不上边的小伙子,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术中哈大夫惊讶地发现:小伙儿的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且被血栓全部堵死!
右冠脉近%狭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要知道,为心脏供血的血管一共就两根——左冠脉和右冠脉。
右冠脉堵死了,就失去了一半血液供给,会严重损害心脏功能甚至猝死。
这就有点让人纳闷了,这位与“肥胖”完全搭不上边的小伙子,为什么会发展为如此严重的冠心病呢?
抢救结束后,哈大夫查阅病历资料,发现小伙儿有十余年高脂血症病史,入急诊时的大生化检查也显示:
总胆固醇7.13mmol/L(正常5.1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5.8mmol/L(正常3.3mmol/L)
这么瘦、这么年轻,血脂却这么高?
哈大夫瞬间想到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一、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机体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血脂分解代谢紊乱,有杂合子、纯合子之分。
我们可以将杂合子理解为DNA序列中混杂着正常基因,而纯合子则全为致病基因,所以纯合子患者病情更加严重。
也就是说,哪怕你不胖、生活方式健康,也可能难逃高血脂阴影。
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患病率仅为0.28%。但在冠心病患者中,该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约为3.5%。
二、有这些表现,警惕!
有以下任何一种表现,都应警惕“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1.黄色瘤
机体内“过剩”的脂质可沉积于各个组织部位,形成高出皮肤、边界不规则、大小不一致的黄色或橙色斑块,多见于眼睑部或肌腱部,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志,非常容易辨认。
2.角膜弓
角膜弓,是指脂质沉积而在角膜周缘形成的不透明白色环。
若见于45岁以下者,则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但特异性并不很强(还有可能是其他因素所致)。据统计,仅有约30%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见角膜弓。
3.血脂明显升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由于存在基因突变,血脂分解代谢途径无法顺利进行,导致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至少为正常人的2-3倍。纯合子患者(全为致病基因,病情更重)则更高,可达6-8倍。
通常,我们口中的“血脂”指的是“大生化”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这几项内容。
4.很早就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由于患者从出生起机体便长期“浸泡”在高血脂的环境中,所以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高。
纯合子因具有更高的血脂水平,病情则更为严重,通常10余岁时就会发生全身广泛的动脉硬化,并出现冠心病症状和体征,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所以,一旦我们发现具有这几种临床表现的患者,都应高度警惕此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方式明确病因。
三、如何治疗?
如果已经确诊该病,该如何治疗呢?
其实治疗方面与普通的高脂血症是相同的:
一般都先建议限制食物中脂类摄入,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可有益于降低血中胆固醇。
当单纯的饮食控制效果不佳时,则要联合降脂药物进一步治疗,如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合成)、依折麦布(抑制胆固醇吸收)以及PCSK9抑制剂(一类降脂新药,加速LDL-C清除)等。
四、降脂目标
经过上述的治疗方式,争取将:
1.成人患者血LDL-C的目标值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8mmol/L
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6mmol/L
2.儿童患者血LDL-C的目标值:
3.4mmol/L
若难以达到上述目标值,建议至少将血清LDL-C水平降低50%。
总之,高脂血症并不是肥胖者的专属疾病,越是年轻、越是瘦弱的人发现高脂血症,越应提高警惕!
房颤支架阿司匹林丨他汀胺碘酮丨华法林倍他乐克丨辟谣冠心病高血压丨运动丨饮食心电图报告丨超声报告丨冠脉造影丨冠脉CT丨检查26岁心衰康复3次手术失败
21月龄起搏植入血栓丨自救丨食物药物相克丨心肌病9位心血管专家的护心建议慈善丨随访护士心衰
本文作者:陈宇
审稿专家:田颖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心脏医学科普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