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房颤的临床症状 >> 正文 >> 正文

房颤引发的中风更可怕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7-10-7

提起中风,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然而,还有一种疾病引发的中风令患者猝不及防,危害更大,那就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常见于哪些人群

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有万-万,在中国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大概是60万-80万,很医院神经科,检查病因,根子不是在脑血管,而是在心脏,心脏的血栓掉下来堵到大脑,这种卒中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导致病人瘫痪。

房颤常见于哪些人群呢?冠心病、高血压、心率衰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甲亢患者也有部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是递增的,等到七八十岁,即使没有任何心脏病,房颤发生率也在10%甚至以上。

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房颤本身的症状虽轻,但可能导致可怕的中风。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住血管,阻断脑部供血,导致中风发生。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带来的伤害。

抗凝药可预防房颤中风

预防房颤导致的中风需要使用抗凝血的药物(简称抗凝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这与预防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不同。高血压患者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阿司匹林对预防由房颤导致的中风疗效不理想。但据调查,在确诊为房颤的中风患者中,仍有多达七成在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中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些患者仍然发生了中风。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导致依从性很差,因而临床上华法林的使用率很低。年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国内上市,为房颤患者预防中风带来了新选择,这种药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

患者无不适也须坚持抗凝治疗。许多房颤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平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还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药。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一旦发现房颤,就必须终身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药,不可随意停药、掉以轻心,以免让中风有机可乘。

房颤确诊有哪些方法

如果是持续房颤,非常简单,心电图就可以确诊。但如果是阵发性房颤,不发作的时候,有几个方法,首先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持续记录24-48小时,只要在这个记录期间有,就能发现房颤的踪影。如果这个病人48小时不发作,一个月、两个月才发作1次,怎么办?现在有一种比手机还小的微型心电记录仪,可以在家庭使用,病人可以自己放在口袋里,一旦感觉到不舒服如心慌等,就可以马上进行检测。

什么样的人群需要采用这种房颤仪器来辅助诊断房颤呢?

第一是有阵发性的心慌、心悸患者,每每发作,医院就没了,应高度怀疑是心房颤动;第二,如果病人是频繁的卒中,但是又查不到其他原因,应高度怀疑是由房颤引起的。这两类患者建议及时使用房颤仪器。

——————————————————

如您想了解更多相关脑血管病常识,请在AppStore及各大Android应用商店下载“话说卒中”App:

或订阅“话说卒中”







































哪家白癜风好治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