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心脏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论著心力衰竭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危险因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8-7-29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4(02):-

作者:史云桃1,邢玉龙1,蒋廷波2

单位:1.医院心内科;2.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医院年1至12月住院房颤及心力衰竭的患者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8例,持续性房颤组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的左心房内径(leftatrialdiameter,LAD)[(48.11±7.74)mmvs.(40.42±7.13)mm]、三酰甘油[1.04(0.81~1.13)mmol/Lvs.0.87(0.66~1.12)mmol/L)]、总胆固醇[(4.24±0.69)μmmol/Lvs.(3.64±0.95)μmmol/L]、血尿酸[.00(.00~.10)μmmol/Lvs..20(.00~.00)μmmol/L)]、男性(52.5%vs.28.6%)、心脏瓣膜病(41.4%vs.21.4%)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5.07%±11.69%vs.50.93%±13.74%)]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血尿酸是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CI:1.~1.,P=0.;OR=1.,95%CI:1.~1.,P=0.);ROC曲线显示LAD最佳截断点为47.5mm(敏感性47.1%,特异性14.3%,ROC曲线下面积0.,95%CI:0.~0.),血尿酸最佳截断点为.00μmmol/L(敏感性57.1%,特异性14.3%,ROC曲线下面积0.,95%CI:0.~0.)。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LAD、血尿酸可能是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颤动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房颤)是发病率最高的心律失常之一[1],发病率大约为0.77%[2],且与增龄相关,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3]。目前认为炎症、心房重构等介导房颤发生。本研究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房颤进展的各种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医生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年1月1日年12月31日医院心内科因心功能不全合并房颤住院的患者例,心功能为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且心力衰竭后出现房颤,治疗以“金三角”原则为基础。其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76.05±8.56)岁。根据房颤类别分为持续性房颤组例,阵发性房颤组28例。持续性房颤房颤心律持续时间为[12(3~27)]个月,心室率为(76.05±6.86)次/min。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合并确诊或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

1.2方法

1.2.1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等。

1.2.2各项临床指标检测方法心电图、血常规、血肌酐、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入院第2天测空腹血糖、血脂、心脏多普勒超声评价患者心腔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

1.2.3心房颤动分类阵发性房颤是在7d内能够自行终止的房颤,通常指持续时间48h的心房颤动;持续性房颤是持续超过≥7d的房颤,或需经过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的房颤。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部分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因素前向回归法Logistic回归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出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最佳截断点。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资料比较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leftatrialdiameter,LAD)、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男性及心脏瓣膜病患者比例均明显偏大(P0.01);LVEF及体质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多因素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上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血尿酸是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2。

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年龄和尿酸的判断价值

ROC曲线显示LAD=47.5mm是心力衰竭患者房颤进展的最佳截断点,敏感性为47.1%,特异性为14.3%,ROC曲线下面积为0.(95%CI:0.~0.);血尿酸=.00μmmol/L是心力衰竭患者房颤进展的最佳截断点,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14.3%,ROC曲线下面积为0.(95%CI:0.~0.),见图1。

3讨论

房颤发病率高,随年龄增加而增加,75岁以上患者高达12%患病[4],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密切[5]。本研究结果显示,LAD、血尿酸是心力衰竭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24%心力衰竭患者并发房颤[6-7]。由于凋亡基因表达异常[8]及心房重构[9],进而触发心电异位病灶及差异性传导[10-11],诱发房颤。在本研究中,心力衰竭并发持续性房颤患者LAD明显偏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LAD重构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顾磊[12]等研究相似。

尿酸是评价炎症的指标之一[13]。研究显示:尿酸升高是心功能异常及房颤危险因素[14-15]。考虑原因:(1)炎性反应致使心房肌细胞触发电重构[16]。(2)尿酸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7-18]。本研究中,心力衰竭患者中,阵发性房颤尿酸浓度明显低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尿酸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尿酸浓度最佳截断点为.00μmmol/L,因而,积极控制尿酸浓度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有研究显示,肥胖通过左心房重构介导房颤发生[19-20],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本研究中持续性房颤组体质量指数为(23.17±3.74)kg/m2,阵发性房颤组体质量指数为(25.45±3.74)kg/m2,结合本研究中阵发性房颤组LVEF高于持续性房颤组,考虑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心功能相对稍差,导致营养消耗及“肥胖矛盾”可能,本研究中体质量指数的OR值为0.,不排除因样本量过少引起,继续收集病历。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未做阵发性房颤患者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同时仅纳入了住院的房颤患者,从而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略)

敬请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3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