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加班,无论是否情愿(无论有没有加班费),大家可能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是,发表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病》上的一项新研究,不得不让我们再次重新审视加班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指出,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比每周工作时间正常的人(每周工作35-40小时)高40%!
房颤的表现为心脏快速跳动且不规律,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通常还与其它致命疾病有密切关系,如中风、心力衰竭和多发性脑梗死等。目前已知会导致房颤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长期抽烟以及年龄的增长等。在欧洲,大约每10万人中有人患有该病。
虽然房颤的症状有时不太明显,甚至可能自然而然就正常了,但风险却始终都存在。有房颤的患者得中风的几率是普通人的5倍,并且发生中风后的死亡率也更高。
A.工作时长与房颤的风险比值
B.加班与正常工作时间关于发生房颤风险的对比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心血管病死亡依然是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有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冠心病万,心力衰竭万,肺原性心脏病万。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和数据都表明,心脏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
下面这些指标,都与心脏健康关系密切。大家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否合格。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来保护心脏健康。
血脂多少?
血脂,简单说就是在血液中的胆固醇、脂肪等。比较关键的指标有4个。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一般来说,应该高于1.04mmol/L(40mg/dL)。
而其他三项的合适范围是:
总胆固醇<5.2mmol/L(mg/dL)
低密度脂蛋白<3.37mmol/L(mg/dL)
甘油三酯<1.70mmol/L(mg/dL)
如果已经有了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话,血脂应该控制到更低的水平。
冠心病,就是心脏给自己供血的冠状动脉的管壁上,长出了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中脂肪太多,或者包裹斑块的膜变薄,会让斑块发生破裂,里面的内容物溢出,堵塞冠脉,心脏细胞得不到血液供应,就「死」了。
2~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5年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所以,维持正常的血脂水平,对保护心脏健康,非常关键。
血压多高?
心脏不断地一收一缩,把血液泵向全身各处血管,这样的泵血,是需要克服大小各条血管的阻力的。
血压越高,这样的阻力越大,心脏的负荷就越大。
于是,心脏不得不更加费力地工作。长期下去,心脏会不堪重负,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心脏病。
对照一下,你的血压控制得好吗?血压控制得好,就可以为心脏大大减轻负担。
正常血压值:90~/60~90mmHg;
普通高血压人群血压应降至:/90mmHg以下;
糖尿病或伴有肾脏疾病的人群应控制在:/80mmHg以下,肾脏疾病更严重的,血压控制需要更严格。
体重多重?
肥胖极易引起内分泌激素分泌的异常,导致内脏脂肪更易分解,血脂升高。
加上体内各种代谢紊乱,互为影响,互为因果,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心脏功能等。
肥胖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高于身材正常的人群。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太胖了?
有一个指标叫做体质指数,它的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它是医学上用来定义「肥胖」的指标:
小于18.5,体重过低;
18.5~23.9,体重正常;
24~27.9,超重;
28以上,肥胖。
除了需要注意自己的体质指数外,还要注意「腰围」
腹型肥胖的判断标准: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腰围粗代表脂肪多分布在腹部,即「腹型肥胖」。它与很多心血管和代谢疾病都有密切的关系。在相同体质指数的前提下,腰围粗的朋友,相关疾病的风险也更大。
大家对照看看?这些指标都在合适的范围内吗?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的心脏受到健康损伤的风险比较小。
如果不是,那就要格外注意,一定要好好控制各项指标。
心脏,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哦!
(资料来源:奇点网、健康头条图片来源网络)
绿谷——只做人类最期盼的药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