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为了普及、规范房颤的临床诊疗,首都医科医院房颤中心团队,从房颤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开始,通过一百个问题,为我们解答临床工作中有关房颤诊疗的最常见问题,干货满满,敬请期待!
一.房颤的分类
依据发作的时间和特点,可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EurHeartJ,31:-),这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的房颤因其具有特殊性而有特定的名称,如特发性房颤、瓣膜性房颤、触发性房颤等。
1.初发房颤
初发房颤指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其持续时间、是否存在房颤有关的症状以及严重程度(EurHeartJ,31:-)。
2.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指房颤发作7天内,通常在48小时内终止,可自行转复窦律,可能以不同的频率反复发作(EurHeartJ,31:-)。
3.持续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天,或者需要药物或直流心脏电复律转复的房颤(EurHeartJ,31:-)。
4.长期持续性房颤
长期持续性房颤指持续1年及以上,仍追求节律控制治疗的房颤(EurHeartJ,31:-)。
5.慢性(永久性)房颤
慢性(永久性)房颤指患者和医生接受房颤的存在,不再寻求节律干预控制措施;若采用节律控制治疗,则该心律失常再次被定义为"长期持续性房颤"(EurHeartJ,31:-)。
接受房颤律,代表患者和医生对治疗的一种态度,而非房颤的病理生理固有属性。由于症状、干预治疗效果、患者和临床医生喜好的变迁,对房颤律的接受可能发生变化(JAmCollCardiol,64:e1-76)。
6.特发性房颤
特发性房颤指,年龄小于60岁且无高血压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房颤。此类房颤的血栓栓塞风险较低,临床研究表明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7.无症状房颤
无症状房颤指,临床表现为房颤相关的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病),或由一次偶然的心电图而诊断的房颤,但没有房颤的任何症状。无症状房颤可表现为任何的发作形式(EurHeartJ,14:-),也可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后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而阵发性无症状房颤的诊断,则需长程心电监测(中华心律失常杂志,19:-)。
8.瓣膜性房颤
瓣膜性房颤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答案。年EHRA更新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NOACs实践指南指出,瓣膜性房颤为中至重度二尖瓣狭窄(通常为风湿性心脏病来源)、机械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EurHeartJ,17:-)。
年AHA/ACC/HRS房颤指南指出,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或生物人工心脏瓣膜、二尖瓣修复术有关的房颤,称为瓣膜性房颤(JAmCollCardiol,64:e1-76)。
年ESC房颤指南则认为,瓣膜性房颤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为主)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EurHeartJ,33:-47)。
9.触发性房颤
由心动过速诱发的房颤称触发性房颤,这类患者常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WPW综合征。如果患者在心律绝对不规则前有快速整齐的心律,或心电图提示有WPW特征,这时应考虑此类房颤,通常治疗心动过速,则可预防房颤复发。
二.继发性房颤的常见病因
继发性房颤的病因常常是一过性或可逆的,包括酒精过量、心胸手术、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肺栓塞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其最常见的可逆性病因,发病率为5%~15%,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甲亢合并房颤的治疗重点是维持患者正常的甲状腺功能。甲亢患者采用药物转复及电复律均难以有效维持窦律,因此可以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行房颤转复(JAmCollCardiol,64:e1-76)。
相关链接
5.房颤危害,不可不知!
4.典型房扑、房速的心电图诊断
3.房颤的5类鉴别诊断
2.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1.房颤的定义、流行病学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柴明霞┆制版田新芳↓↓↓点击"阅读原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