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0%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但如何做好心血管病预防,很有挑战。
年,就有人提出心血管病预防的“ABCDE”法则。不过时过境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刷新,人口结构等的变化,原来的“ABCDE”更新为“ABCDEF”,内容涵盖了10个方面,并加入了房颤和心衰的管理。
A:评估风险(AssessRisk)+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Therapy)+房颤管理(AF)
B:血压管理(BloodPressure)
C:管好胆固醇(Cholesterol)+戒烟(Cigarette/TobaccoCessation)
D:饮食和体重管理(Diet/WeightManagement)+糖尿病(Diabetes)
E:体育锻炼(Exercise)
F:心力衰竭(HeartFailure)
具体如下:
A:评估风险(AssessRisk)+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Therapy)+房颤管理(AF)
心血管病风险的评估:
一级预防:
从20岁开始,至少每隔4~5年进行一次心血管危险的评估;
对40~79岁无症状人群(若尚未用他汀),应用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来评估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以及发生心肌梗死或脑血管事件的10年风险;
HIV患者或慢性炎症患者,以及有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其风险通常要比评估出的风险要高;
当基于风险评估的治疗决策不确定(如10年心血管病风险在5%~20%这一范围)时,可考虑应用冠脉钙化积分;
20~59岁人群,评估其30年或终身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二级预防:如果已经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病,应进行全面而积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
抗血小板治疗:
一级预防:如果评估10年心脑血管病风险≥10%,平衡获益和出血风险后,可考虑服用阿司匹林81mg/天。
二级预防: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1~mg/天(Ⅰ级);
冠脉介入后除予以阿司匹林外,还需予以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等P2Y12抑制剂(Ⅰ级):裸金属支架,P2Y12抑制剂应服用≥1个月;药物洗脱支架,服用P2Y12抑制剂≥1年;
若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每日服用81mg。
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后没有行冠脉介入治疗,需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病史者,勿用普拉格雷。70岁以上人群尤其要小心;
非心原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应服用予阿司匹林81~mg/天或氯吡格雷(Ⅰ级);
房颤管理
一级预防:控制和预防高血压、肥胖、饮酒、睡眠呼吸暂停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CHA2DS2-VASC≥2的患者应用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CHA2DS2-VASC≤1给予阿司匹林;同时考虑心律控制。
B:血压管理(BloodPressure)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坚持改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正常体重、适宜运动、限制钠摄入;一年至少量取一次血压;
血压靶目标为</80mmHg;
根据高血压阶段和心血管病风险来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10年风险<10%者可长期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