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房颤分为五类(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
1、初发性房颤:指首次发现的房颤。患者可有症状、也可无任何症状,可以表现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初次发作持续不到7天,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者称急性房颤;
2、阵发性房颤:指发生房颤的持续时间≤7天,大多数为48小时内,这种类型的房颤多数不需要药物或电转复治疗,可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
3、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7天,无自限性,需药物或电转复才能恢复窦性心律者。;
4、永久性房颤:指房颤用药物或电转复后不能恢复为窦性心律,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不能用药物维持,在转复后小时内复发者;
5、慢性房颤:为超过1年的持续性房颤以及药物/电转复无效的永久性房颤。
根据有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变及危险因素房颤分为三类1、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如风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先天心脏病等;
2、孤立性房颤:年龄<60岁且不伴有任何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房颤,约占房颤患者的6%-15%;
3、家族性房颤:房颤发生在具有家族史的家族成员中。
根据心室率分类
根据心室率可将房颤分为慢室率房颤(心室率60次/min)、中速室率房颤(心室率60~次/min)、快室率房颤(心室率~次/min)、极快室率房颤(心室率次/min)。临床上有快速房颤的提法,房颤时心房率为~次/min,快速房颤可能会让人误认为房颤时的心房率有快慢之分,因此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表述更合理。但是在急诊情况下,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称谓似显冗繁,快速房颤对于描述一种快速需要处理心室率的状态是有利的。
教科书中的房颤分类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4年第6版《内科学》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初次发作的房颤且在24~48h以内,称为急性房颤;慢性房颤根据发生的持续情况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这与国际分类是不同的。国际分类中初次房颤不强调是否可自行复律及其持续时间,因此也可以是持续性或永久性的;而慢性房颤指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不包括阵发性房颤。
房颤的Levy分类
Levy对阵发性房颤的分类详见下图。其分类对于指导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有所帮助,ⅢC类阵发性房颤是导管消融的理想适应证,而I类房颤则不适合进行导管消融治疗。
迄今,房颤的分类尚无普遍满意的标准和方法,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与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联合起草的国际统一的房颤命名和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临床工作中如能以此为标准则有助于学术交流。而其他分类方案在特定的条件下应用,使用时宜特别注明。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