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大夫与ESC主席及各位专家
于年ESC大会期间合影
高血压和心房颤动都是卒中的重要常见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病人数多,危害面积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卒中的致残程度更为严重,致死风险更大。同时患高血压与房颤的患者,卒中危险比仅有二者之一的患者更大。而这二者兼有的患者为预防卒中需长期口服华法林(监测抗凝强度——INR)或新型口服抗凝药。这些抗凝药总体利大于弊,如认真做好监测与管理,安全有效。但它们毕竟也是“双刃剑”,减少血栓栓塞性卒中同时,也会导致出血增多,尤其是消化道的大出血和脑出血,同样致残致命。
如何做到既减少血栓栓塞所致的卒中,又减少严重出血呢?有许多工作可做,其中应特别强调的是稳定控制血压。认真做好这一条,既减少卒中,也减少严重出血。
今年8月底闭幕的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期间,公布了一项重要临床研究,对先前完成的临床试验——AFFIRM(AtrialFibrillationFollow-upIvestigationofRhythmManagement)试验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为例患者,观察指标为不同时期门诊随访测定的收缩压变动情况,血压的测定分别在研究开始后的2、4、8和12个月,之后每4个月测一次。平均随访3.6年,期间发生了例卒中和例严重出血。
根据监测的收缩压波动,分为以下四种情况:血压波动(变异)
①小于10mmHg;
②10.09-13.85mmHg;
③13.86-17.33mmHg;
④≥17.34mmHg。
随着血压波动程度增加,卒中发生率依次增加,四组分别为2.5%、3%、3.8%和6.2%(P0.)。严重出血同样依序增加,四组分别为3.9%、4.3%、6.8%、和10.8%(P0.)。
房颤患者应注意定期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如有高血压,要认真改变生活方式,特别要少喝或不喝酒,戒烟,管住嘴,迈开腿,避免情绪波动。要与医生互动,优化降压药物治疗,并坚持用药,减少漏服。
我们的心肺预防康复团队在广泛开展“过好支架人生俱乐部”基础上,已经启动和发动全国各地办好“过好早搏与心房颤动人生俱乐部”,我为之专门写的供广大读者阅读的一本健康书即将出版,我们很希望给广大早搏和房颤患者多些关爱、帮助与指导,让广大读者对这两种并不可怕的心律失常心中有数,如何控制症状,管控卒中与出血风险心里有底,学会与之为伴,而不为敌,享受人生,健康长寿!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