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一天之中人体的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部分人的血压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从清晨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
白天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心博有力,心跳加快,血管紧张,肌肉收缩,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夜间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就会出现和交感神经系统相反的表现,血压下降处于低水平。白天血压升高有利于应付日间的各种活动,而夜间血压下降,减少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压力,对重要脏器起到保护作用。
早晨起床后,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肾素、醛固酮等各种“活性”激素开始分泌,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血压逐渐开始升高。其中一些激素,到下午时分泌逐渐下降,低水平状态持续一整夜,到第二天晨起时再次开始升高。
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部分人血压从早晨6:00开始逐渐升高,到0:00左右出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平稳下降,中午的血压相对较低,医学上把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晨峰血压。从4:00开始,血压再次逐渐升高,到6:00-8:00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0:00-2:00血压达低谷,此后略有回升,并维持到6:00开始第二天的循环。全天的血压表现为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所以称勺型血压。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提出了清晨血压的概念。清晨血压定义指:清晨醒后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者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00-0:00点间的血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清晨血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间段为每日上午6:00~0:00,发生频度占全天的35%~40%左右,血压的晨峰现象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这个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很重要,了解发病高峰时段和高危情况,能够帮助大家降低紧急状况的发生率。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时段一:早6点到八点比较固定的时间就是早上起床后,即6点到0点之间。在此时段之前,人正处于夜间睡眠状态,身体的各系统、器官都处于半休息状态。清晨6点以后,多数人开始醒来并起床,心率从夜间的缓慢状态开始加快,而可以令血管收缩、凝集的物质分泌量也开始增加,所以如果本就有高血脂等问题的人,容易形成血栓。
解决方法是每天睡前和起床后喝一杯水,不仅仅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还可以帮助缓解便秘哦~
时段二:用力排便时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使腹压升高,于是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
建议: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平时最好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还应多喝水、适量运动。
时段三:剧烈运动时适当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因此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
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
时段四:精神紧张时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
建议:大家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不要猛然回头
在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高时,颈动脉狭窄、斑块检出率越来越高这一危险因素更需重视。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有颈动脉瘢块者在生活中不要猛回头,勿做颈部的按摩,以免意外发生。四十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
2、房颤要赶紧吃药
容易形成致命栓子的因素还有心脏的房颤。临床观察发现,有相当多的中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有房颤。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会形成脑梗、肺栓塞等重大疾病,甚至可以诱发猝死。
3、严格测血糖以免血压偏低
临床观察发现,当血糖过低时容易出现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一般来说,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0毫摩尔/升之间。
4、避免冷热交替
室内温度室内室外温差变化太大,会使身体很难短时间内进行调节,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
5、合理饮食
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麦麸、蔬菜、水果等。
多吃鱼,因为鱼肉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的功能。
多吃豆制品,大豆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
6、保证水分充足
专家指出,血液粘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防止血液变粘稠。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进点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