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不能治疗房颤,一般需要长期服药。胺碘酮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房颤的药物,不仅能控制症状,还有可能恢复窦性心律,但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多。
2、直流电复律
用两个电极片放置于患者胸部的相应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而消除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患者需要住院,有一定痛苦,同时单独施行直流电复律不能治愈慢性房颤,疗效随患者病史增长,心房扩张加重,年龄增高而显著降低。
3、安装永久起搏器
首先消融房室结,然后安装永久起搏器,完全控制心室率,这一方法并不能消除房颤,病人仍有中风危险;同时该方法较为昂贵,而且起搏器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
4、心内科导管消融
应用特殊的导管经过静脉通路插入到心脏,然后在X线监视下将导管送至发生异常电刺激信号的心房相应部位,通过射频等热能损伤,来消除这些异常电活动,达到消除房颤的目的,主流的术式是环肺静脉消融。目前随着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如Carto系统)的发展,心内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已经成为国内大中心的一线治疗方式。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对于阵发性房颤,在三维系统指导下进行的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可达80%以上,对于慢性房颤有60%-70%的成功率。
房颤导管消融术适应人群:
阵发性房颤患者,特别是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是最易接受导管消融的人群,也是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相对较高的人。其实,慢性房颤患者,甚至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才是最迫切需要房颤导管消融的人群。因为一旦这些患者成功维持正常的心跳,则将给他们带来莫大的益处,甚至可以用改变他们的人生来形容。
5、心脏外科消融手术
在心脏换瓣、搭桥,先心病等任何心脏手术中,外科医生在直视下,利用射频、微波等能量,在心房内、外膜表面沿着特定路径进行消融,阻止所有异常电生理信号传导,同时保留心脏原有的正常电生理信号传导,从而使得心脏能够恢复原有节律的搏动,心肌恢复有效的收缩,血液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被“泵”向全身,使得机体的循环系统达到正常状态。缺点是风险高,损伤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