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经病学会(AAN)更新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循证指南,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NVAF筛查、抗血栓治疗选择、口服抗凝药选择以及特殊人群的预防建议。该指南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
在年美国心房颤动(AF)患者大约为万。AF是导致心源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所有AF患者进行卒中预防显得相当重要。针对该情况,依据新产生的证据,AAN对年NVAF患者卒中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具体建议如下:
NVAF筛查
A1.对于未发现NVAF的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stroke,即病因不明)患者,临床医师可在门诊对其行心脏节律检查,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NVAF(C级)。
A2.对于未发现NVAF的隐源性卒中患者,临床医师可以行长期心脏节律监测(例如1周或数周)而非短期检查(例如24h),以发现隐匿性NVAF患者(C级)。
抗血栓治疗选择
B1.临床医师应该告知NVAF患者其患卒中的风险增加,并且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应用抗血栓药降低。还应该告知患者应用抗血栓药物会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风险(B级)。
B2.临床医师应该告知NVAF患者,只有在对应用抗血栓药的获益(预防卒中发生)与风险(导致出血)进行权衡之后,再考虑应用该药。临床医师应该强调判断和偏好对决定的重要性(B级)。
B3.对于有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病史的患者,临床医师应常规给予抗凝治疗,以降低以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B级)。
B4.对于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孤立性(lone)”NVAF患者],临床医师无需给予抗凝治疗。临床医师考虑应用阿司匹林或不给予抗血栓治疗均是合理的(C级)。
B5.为了判断哪些NVAF患者可能会从抗凝治疗中获益,临床医师应该采用危险分层量表来识别有发生卒中高风险或无显著临床风险的NVAF患者。然而,临床医师不应刻板地严格依据这些风险量表提供的抗凝治疗指征来确定是否给予抗凝治疗。(B级)。
口服抗凝药选择
C1.为了降低NVAF患者卒中发生或者复发的风险,临床医师给予口服抗凝药,应选择下列方案之一(B级):
①华法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
②达比加群,mg,2次/d[如果肌酐清除率(CrCl)30mL/min];
③利伐沙班,15mg/d(如果CrCl为30~49mL/min))或者20mg/d;
④阿哌沙班,5mg,2次/d(如果血清肌酐<1.5mg/dL)或者2.5mg,2次/d[如果1.5mg/dL血清肌酐2.5mg/dL,并且体重60kg或年龄≥80岁];
⑤三氟柳mg联合醋硝香豆醇,目标INR1.25~2.0(有中度卒中发生风险的患者,多见于发展中国家)。
C2.对于已经服用华法林且控制良好的患者,临床医师可建议继续服用,而不是转用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C级)。
C3.对于需要服用抗凝药且颅内出血发生风险较高的NVAF患者,临床医师应该推荐应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B级)。
C4.对于需要服用抗凝药且有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的NVAF患者,临床医师可以给予阿帕沙班治疗(C级)。
C5.对于不愿意或不能接受频繁周期监测INR水平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给予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治疗(B级)。
C6.对于不适于或不愿意应用华法林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给予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治疗(B级)。
C7.如果没有阿哌沙班,临床医师可给予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治疗(C级)。
C8.如果没有口服抗凝药,临床医师可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C级)。
C9.对于有中度卒中发生风险且出血风险较高的NVAF患者,如果有三氟柳,并且患者不能或不愿意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临床医师应给予醋硝香豆醇(目标INR1.25~2.0)和三氟柳治疗(B级)。
特殊人群的卒中预防建议
D1.对于NVAF老年患者(年龄75岁),如果近期没有自发出血或颅内出血,临床医师应该常规给予口服抗凝药治疗(B级)。
D2.对于痴呆或偶尔跌倒的NVAF患者,临床医师可给予口服抗凝药治疗。然而,中重度痴呆或频繁跌倒的NVAF患者,临床医师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对这类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的风险获益比尚不确定(B级)。
D3.对于伴有终末期肾病的NVAF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的风险获益比不详,因此尚无法制定相关的临床实践建议(U级)。
(《卒中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治白癫风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