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房颤临床表现 >> 正文 >> 正文

同济心血管病高峰论坛汪道文基因诊断与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7-10-1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不同患者的医疗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诊疗策略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第八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暨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术会议期间,我刊特别采访本次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分享基因与分子研究对心血管疾病诊疗所带来的临床应用价值。

《门诊》

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举办至今已是第八届,已然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场盛会。您作为大会主席,请介绍一下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创办之初的宗旨是什么?该论坛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的?

汪道文教授

  自我接任我院心血管科主任后,即开始举办此论坛。我国国情决定了,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华中科技大医院医院,承担着规范医疗和传播先进医疗技术的责任,但我们并未能够将自己的全部优势技术服务到基层人民,使更广大的基层医师和患者获益。基于这样的现状,同时我认为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将我院的技术推广至湖北省及其周边地区,并且有责任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让更多医师能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心血管领域的新进展,进而提高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使更多患者获益。于是,我们决定每年举办一场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我们带动了更多基层医师来学习和交流。同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使得在基层不能救治的重症患者,能够被及时转送到我院进行治疗;此外,基层医师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诊疗水平,使许多疾病能够按照规范、正确的方法去诊断和治疗。实际上,每年除举办此高峰论坛外,我们还会进行多次的下基层义诊、小型专业研讨会议等,以期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基层医疗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门诊》

对于此次会议学术内容的设置,您在最初的计划中是如何考虑的?您对论坛未来的发展有何计划?

汪道文教授

  本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会议内容比较集中,尤其切合基层医师的实际工作。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常见疾病有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在大会内容的设置上我们结合了我院心血管领域所进行的相关研究特点,例如,我们开展了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习班。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较多爆发性心肌炎的病例,尽管其病例数没有冠心病患者例数多,但该疾病的致命性不容忽视,其死亡率非常高。目前,在爆发性心肌炎的诊疗方面,我院心内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救治方面亦有独到的经验,对于这些方面的内容我们也进行了相关分享。该高峰论坛每年大概有多名临床医师受益,未来,我们会将该论坛继续办下去,并会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我们殷切希望能够将该论坛扩展至更大规模,进而使更多临床医师能够参与其中。

《门诊》

本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期间将同时举办“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习班”。目前“精准医疗”的概念已在全世界流行,是否已经有了一些实践性的成果?您长期从事肿瘤生物学和分子心脏病学方向的基础医学研究。同时,您还在国内率先建立和开展了心脑血管病新危险因素的检测临床研究,并率先开展了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以基因诊断与分型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医疗,可否谈谈目前的进展?

汪道文教授

  “精准医疗”是个体化医疗的进一步发展,它是指人们在对疾病分子和基因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医疗模式。也是在原来所有诊断和治疗基础上,以基因诊断和分型为基础的一种医疗模式,这是我院特点之一。我们在基因诊断和基因分型研究方面做了诸多工作,这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均是比较先进的。医院建有转化医学中心,该中心的遗传诊断中心由我负责。医院的各种疾病都可做遗传诊断,目前遗传诊断中心已开设多个项目。遗传诊断在疾病的诊断方面产生了非常好的作用:首先,我们将之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包括心脏猝死、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多囊肾、单基因和多基因高血压(尤其是单基因高血压)等;其次,还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诊疗,包括男性生殖障碍,婴儿黄疸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现已可采用试剂盒对这些疾病进行诊断。实践证明,基因遗传诊断为临床医师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同时为疾病最佳治疗策略的制定带来了捷径。

  所谓的基因分型是利用生物学检测方法测定个体基因型的技术,主要是指没有发生突变的基因,而并不能治疗疾病。中国人的遗传背景与西方人不同,针对中国人的特点,我们在诊断疾病的临床实践中也有非常好的范例,例如,不同患者华法林的治疗剂量相差几十倍,有些患者用1/4片,有些则需要5~6片。如果这些患者在我们中心做了华法林的基因分型,对华法林剂量进行筛选,即可确定其最适当的剂量。

《门诊》

学科的进步离不开核心专家团队的建设和医、教、研的全面进步,您作为科室主任,不仅承担着发展科室的责任,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您如何协调医、教、研三方面的工作?

汪道文教授

  作为科室主任,首先自己要在管理能力、执行力、专业素养、临床诊疗能力上以身作则;其次是协同能力,即要能够带领科室同仁共同开展医、教、研三方工作,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尽管我院心内科床位数不多,但我们的医疗工作每年增长均在20%以上,这与大家的共同努力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我们坚持着一个理念:“最难的患者应该交给我们来处理,我们应该承接最疑难患者的诊疗工作”!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日常的工作当中,督促大家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目前,我院已开通了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要求各级医师能够迅速到位,24小时随叫随到救治患者。实践证明,临床医师通过救治患者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进而激发了更大的工作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使得科室整体医疗水平亦得到了大大提高。

医师介绍

汪道文

华中科技大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高血压研究所所长,转化医学中心暨基因诊断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职。担任国内外10余种一线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及审稿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等其他国家级课题23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5,总影响因子超过。共获得12项专利,其中包括1项美国专利另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

10月16~18日

开出成效,结出硕果

——第八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暨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圆满召开

  年10月16~18日,第八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暨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术会议,于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行政楼学术报告厅和亚洲大酒店各分会场胜利召开。年10月17日上午8时30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科王炎教授的主持下,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仪式,王炎教授介绍了莅临本次开幕式的嘉宾,他们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胡俊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医院副院长惠汝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科郭小梅教授、唐家荣教授、严江涛教授以及本次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主任汪道文教授。开出成效,结出硕果

  首先,胡俊波副书记在开幕致辞中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对到会的嘉宾和教授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随后,胡书记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医院的发展和成绩,医院年成立于上海,后整体迁址武汉,今年是迁址武汉的60周年。目前,医院的各项医疗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全国最早开展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单位,同时也是最早开展冠脉造影及冠脉成形、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主动脉疾病支架植入治疗的单位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辐射湖北及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心血管学科;此外,心内科在汪道文主任的带领下还进行了基因诊断等新技术,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此次会议举办的目的即是搭建心血管内科新技术、新进展、新指南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心血管疾病科研水平和诊疗技术,进而造福广大患者。最后,胡书记对心内科全体同仁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时希望本次会议可以开出成效,结出硕果。

  大会主席汪道文教授在开幕式中指出,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至今已举办八届,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与信任,创办此论坛、开展会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湖北及周边地区心血管诊疗水平。汪教授说:“为响应我院要在医院的规划,因此我们需将心血管内科建设工作做到最好。近年来,医院发展的步伐,心血管内科也在不断更新理念,开展新技术,优化诊疗流程。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胸痛中心,对于前来救治的患者,不考虑其是否能够承担医疗费用,都相同对待,进行及时救治,一站式开通患者犯罪血管。目前胸痛中心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最高峰时一晚救治了5例STEMI患者。”最后,汪道文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此平台的交流、沟通与学习,共同提高心血管临床医疗水平,所有来参加会议的心血管医师都能收获新知识,提高医疗技能。

学术报告,精彩纷呈

  开幕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科郭小梅教授首先就ESCNSTE-ACS新指南的10个亮点和冠心病领域的9大研究进行了精彩解读。郭小梅教授指出,新指南推荐检测高敏心肌钙蛋白,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同时,新指南的很大一部分是对NSTE-ACS的两项重要治疗进行阐述,分别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面,所有ACS患者均推荐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APT),包括阿司匹林和一种P2Y12拮抗剂。新型P2Y12拮抗剂(替格瑞洛、普拉格雷)在改善缺血事件方面优于氯吡格雷,得到了指南的优先推荐。

  在10月17日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大会主席汪道文教授分别分享了“心衰的新机制研究进展”和“家族性高脂血症的诊断现状、筛选和治疗”。汪教授指出,据ESC统计,欧洲47个国家近10亿人口中,心衰患者约为5%;美国患心衰者万,每年新增病例50万人,世界范围内约有1万心力衰竭患者,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预后凶险。因此,心力衰竭的治疗对心血管临床医师而言是目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家族性高脂血症的诊断现状、筛选和治疗”演讲中,汪道文教授表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中,LDLR变异的5中类型主要包括:无LDL受体;LDL受体数量减少;LDL受体与配体结合功能障碍;LDL受体内移缺陷;LDL受体循环利用缺陷。对于FH的临床性状和表现主要包括:FH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变现取决于其LDL受体缺陷的严重程度;典型纯合子型FH患者血浆胆固醇浓度是正常人6倍;典型杂合子型FH患者血浆胆固醇浓度是正常人的2~3倍,但有些杂合子FH患者血浆胆固醇浓度可以是正常或仅稍有升高的。

  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医院的郭继鸿教授对早复极波患者的危险分层深入的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房颤不是一个良性心律失常;它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风险;增加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风险可以预防;对于房颤危害病理生理新的突破性认识将影响新的房颤治疗策略改变,例如,转为窦性心律的治疗将更加强调与重视,心室率控制的不仅要降心率还要相对整齐。医院心内科易邵东教授分享了中国胸痛中心目前的建设情况以及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易教授表示,胸痛中心的建立能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了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在各分会场的学术演讲中,首都医院的马长生教授对未来医学的发展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展望。医院王建安教授详细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医院苏晞教授房颤的冷冻球囊消融优缺点、技术要点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新疆医院汤宝鹏教授介绍了中国患者心脏猝死的现状、ICD防治的不足和建议。

  基础论坛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医院、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急诊医学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研究单位的多位教授进行了深刻热烈的讨论。

  此外,第八届同济心血管高峰论坛会议前期,王琳教授和刘启功教授演示了美敦力部分型号起搏器的植入技巧和要点,参加手术培训的人数超过邀请人数的3~4倍,现场气氛热烈。

  第八届同济心血管高峰论坛会议期间,王炎教授、赵春霞教授演示了2例室早/室速的患者采用强生公司最新的压力灌注导管和双弯鞘管消融,1例术前诊断为频发房速、多源性室早/室速的患者采用圣犹达导航设备消融。在3例患者手术中,全部手术组及参观人员未穿铅衣,零X线零辐射,全部顺利完成,消融手术同时对两个会场转播并全国双系统网络和手机直播,多省心内科术者在网观看,一致认为转播效果清晰流畅、手术严格完美。

  三天的会议,近百场的学术讲座,同时,会议期间还开办了临床病例讨论分会场,医院的疑难、典型病例报告及讨论,为大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经验共享、百家争鸣的平台,给地区心血管内科医师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预告

  年9月22日~25日,年国际心脏病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十四届)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期待您的参与!

  







































白癜风的图片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bx/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