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房颤的临床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专病专治房颤所致脑卒中,你知道吗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8-2-2

  今天是中国房颤日。40岁以上人群中,有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我国目前约有万人罹患房颤。

  房颤的人会感觉到心慌、头晕、乏力、气短、胸闷等,严重时发生晕厥。由于房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左心耳部位容易发生血栓,这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而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蔡衡指出,房颤要抗凝远离脑卒中威胁。

我国房颤卒中治疗现状:1、房颤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等特点,我国房颤诊断率极低;

2、患者对抗凝治疗认识不足,有效抗凝治疗比例低,且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较差;

3、传统抗凝药物使用比较麻烦,而新药则因没有进入医保难以得到广泛使用。

今天我们通过“六问”来认清房颤真面目,提高房颤患者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意识,并重视抗凝治疗,这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

患者 心悸、心慌是病吗?

  心悸、心慌可能是房颤初期的主要症状,需警惕!

  房颤,通俗来说就是心房颤抖。正常的心脏是有规律地跳动,“颤”就是心房跳得不规律了,原先心房、心室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只能由心室单独完成。房颤患者的心房每分钟颤动的频率可高达次~次,使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导致心悸、眩晕、晕厥、气短、胸闷等症状。

蔡衡提醒:当发生心慌、心悸等疑似症状,医院做个心电图,就能确诊是否有房颤。

患者房颤是老年人才要担心的事?

 错!数据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以往,房颤者以老年人为主,可近年门诊中青年患者并不鲜见,尤其是高节奏工作状态的人群,更易中招。

  抽烟、酗酒、熬夜、加班等不良因素,不断加重年轻人的心脏负担,诱使房颤提前发生。

  蔡衡提醒:中青年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适当减轻工作压力,调整饮食习惯,定期体检。

患者房颤是小事吗?

  房颤无小事!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会导致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中风”。

  房颤是脑卒中这头“猛虎”的诱饵,会将脑卒中的风险提高5倍,且房颤相关性卒中会比其他病因引起的卒中危害更严重,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所以,房颤者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减少中风的风险和危害。

患者房颤引发的脑卒中能预防吗?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

  预防血栓,很多人以为阿司匹林是“首选”。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较好。而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泰必全)这类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物。

患者什么样的抗凝药管用?

  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价格很便宜。

但它有诸多不足: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需要不断调整剂量;受食物、药物影响大;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此外,如果剂量太小,可能无法达到预防中风的效果,剂量大又可能增加出血几率。因此,华法林目前在我国的使用率很低。

  目前最新的口服抗凝药则更安全,代表药物有达比加群酯(泰必全),预防脑中风比华法林更有效,剂量稳定,无需频繁验血监测,使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全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比华法林更好,在亚洲人群中的实验结果表现得更为优秀。

患者选服抗凝药需注意哪些事项?

在选择房颤抗凝药时应注意,选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效果的药物,最好药物能持续24小时有稳定药效,以稳定地保护房颤患者免患卒中;还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不要只图用药方便,效果才是硬道理。

  专家提醒:服用抗凝药时的小技巧: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服用,能减少和消除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会传染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fclczz/2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