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心脏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中国房颤日聊聊致残率高的隐形杀手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8-6-13

6.6中国房颤日

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

1、房颤的定义

房颤是一种快速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指不协调的心房激动并导致心房无效收缩,心房激动频率可达~次/分,心电图特征包括R-R间期绝对不规则,规则有序的P波消失,代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

2、房颤的流行病学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因心律失常住院病人中近33%为房颤患者。

房颤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卒中风险增加5倍,全因死亡率增加1倍。

房颤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0~50岁人群中患病率小于0.5%,到80岁时患病率则达到5%~15%,且男性比女性更为常见(0.9%vs.0.7%)。

心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病变、左心房扩大、高血压、老年、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均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一个危险因素是银屑病,尤其是严重者,50岁以下人群中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3倍。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房颤患病率有增加趋势。

3.怎么知道自己得了房颤?

它可能表现为心慌、胸闷,也可无明显症状。

阵发性房颤在不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与正常人无异。患者可能偶尔会出现心悸、心慌,感觉胸中“小鹿乱撞”,医院做心电图或者Holter(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可能也发现不了问题。这时候可能已经患有阵发性房颤了。

通过移动设备及长程心电监护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如果您有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同时具有不定时的心慌、心悸的症状,可以完善上述检查。

4.房颤的分类

依据发作的时间和特点,可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这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的房颤因其具有特殊性而有特定的名称,如特发性房颤、瓣膜性房颤、触发性房颤等。

①.初发房颤

初发房颤指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其持续时间、是否存在房颤有关的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②.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指房颤发作7天内,通常在48小时内终止,可自行转复窦律,可能以不同的频率反复发作。

③.持续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天,或者需要药物或直流心脏电复律转复的房颤。

④.长期持续性房颤

长期持续性房颤指持续1年及以上,仍追求节律控制治疗的房颤。

⑤.慢性(永久性)房颤

慢性(永久性)房颤指患者和医生接受房颤的存在,不再寻求节律干预控制措施;若采用节律控制治疗,则该心律失常再次被定义为"长期持续性房颤"。

⑥.特发性房颤

特发性房颤指,年龄小于60岁且无高血压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房颤。此类房颤的血栓栓塞风险较低,临床研究表明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⑦.无症状房颤

无症状房颤指,临床表现为房颤相关的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病),或由一次偶然的心电图而诊断的房颤,但没有房颤的任何症状。无症状房颤可表现为任何的发作形式,也可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后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而阵发性无症状房颤的诊断,则需长程心电监测。

⑧.瓣膜性房颤

瓣膜性房颤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答案。年EHRA更新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NOACs实践指南指出,瓣膜性房颤为中至重度二尖瓣狭窄(通常为风湿性心脏病来源)、机械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

⑨.触发性房颤

由心动过速诱发的房颤称触发性房颤,这类患者常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WPW综合征。如果患者在心律绝对不规则前有快速整齐的心律,或心电图提示有WPW特征,这时应考虑此类房颤,通常治疗心动过速,则可预防房颤复发。

此外,继发性房颤的病因常常是一过性或可逆的,包括酒精过量、心胸手术、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肺栓塞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其最常见的可逆性病因,发病率为5%~15%,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甲亢合并房颤的治疗重点是维持患者正常的甲状腺功能。甲亢患者采用药物转复及电复律均难以有效维持窦律,因此可以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行房颤转复。

5.房颤的危害

①.增加卒中风险

房颤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这种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与房颤有关的卒中往往是致命的,那些幸存下来的患者常常伴有残疾,且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卒中相比更易复发,房颤相关的卒中死亡风险增加1倍,医疗费用增加1.5倍。

②.增加心衰发病率

心衰与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复杂的内在关系,这两种疾病过程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有报道显示,15.6%~24.0%的初诊房颤患者随后会被诊断为心衰,房颤可使罹患心衰的风险增加3倍。

③.增加死亡率

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病死率约为健康人群的2倍,目前抗凝治疗被证实可降低房颤相关的死亡率。

④.增加痴呆风险

房颤患者的痴呆风险较无房颤人群增加2倍,包括血管性痴呆。

⑤.降低生活质量

与健康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损并下降。

6.房颤患者的治疗目标

减轻症状和预防房颤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这些治疗目标在新诊断的房颤患者中也同样重要。

预防房颤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包括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治疗)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恰当治疗。由于大多数人对抗凝的不重视,在此强调一下,安全合理的抗凝治疗(华法林或新型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尤为重要,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具体抗凝药物的使用,需咨询专科医生或药师。

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尚不明确,但综合管理合并症,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房颤发生。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戒烟戒酒,减轻体重,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氧疗,可很大程度预防房颤。

治疗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以及抗凝药物,我们下次再来聊一聊。

E

N

D

一个有温度的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中科品牌影响力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2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