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房颤症状 >> 心脏房颤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11期北京协和医

来源:房颤症状 时间:2018-12-23

11月3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协办,医院承办的"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第11期学术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期活动内容涉及房颤的综合管理、抗凝治疗、导管消融演示及病例讨论等环节。这些针对房颤管理中难点热点的专题讲座,吸引了北京地区近百位临床医生参加。参会医生学习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希望有更多机会继续学习。

一.房颤综合管理专题

高鹏: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医院高鹏教授就房颤的流行病学现状、我国房颤危害及相关卒中的经济负担与治疗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我国房颤患病率逐年上升,患者数巨大。房颤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房颤相关卒中的治疗成本每年高达49亿人民币。虽然当前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欧美国家,依然需要多方努力,改进治疗。

高鹏教授

田庄:房颤的抗凝治疗

医院田庄教授着重从房颤抗凝治疗的指征、抗凝药物的选择这两点进行了讲解。田庄教授指出,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可应用CHA2DS2-VASc和CHADS2评分进行评估。目前我国推荐使用CHADS2评分鉴别卒中高危患者。口服抗凝药的出血风险各国指南一致推荐使用HAS-BLED评分。口服抗凝药可作为卒中评分≥1分房颤患者的首选药物。华法林仍然是瓣膜性房颤的首选药物,对于非瓣膜性房颤,ESC指南推荐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田庄教授

程中伟:房颤的诊断分型及症状评分

医院程中伟教授指出,房颤和心衰是21世纪心脏病学面临的严峻挑战。房颤的诊断依赖心电图。年ESC房颤管理指南在五大分类的基础上新增了多种房颤临床分类,如继发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局灶性房颤、多基因房颤、外科术后房颤等,推荐应用修订后的EHRA评分量化房颤相关的症状。另外,对房颤患者要特别强调综合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治疗策略。

程中伟教授

程中伟:房颤的药物治疗

程中伟教授介绍了房颤药物治疗的发展历史、药物治疗的目的以及预后,详细讲解了三种药物治疗策略,即预防血栓栓塞、控制心室率、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其中对需要心室率控制的患者,目前主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和CCB。对需要节律控制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转复、电转复、导管消融术和外科手术等。药物转复主要有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等。

程中伟教授

程中伟:生活方式与房颤

程中伟教授就生活方式干预能否预防房颤,以及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讨论。房颤预防相关的可校正生活方式包括饮酒、体育运动、心肺功能状态、社会心理因素、吸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或超重、高血压与脉压增加、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坚持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发展。

程中伟教授

程康安: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适应证

医院程康安教授主要介绍了房颤发生机制及假说,以及目前常用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根据最新房颤消融的指南推荐,症状性房颤,无论药物治疗是否失败,导管消融均可作为一线治疗。对于IA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症状性房颤,可行导管消融治疗;对部分合并心衰或LVEF降低的症状性房颤,可行导管消融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的阵发性房颤,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IIa,A);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作为治疗选择(IIa,B)。

程康安教授

高鹏:寄生虫感染-心脏手术-房扑导管消融

高鹏教授与参会者分享了一则罕见案例,因寄生虫感染导致房扑的病例。该患者因寄生虫感染、左房占位病变,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出现持续性、不典型房扑,因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遂行导管消融治疗。因房间隔钙化,在食管超声指导下采用电刀接穿刺针的方法,突破房间隔。随后利用球囊将穿刺部位扩张,建成入路后进行左房标测,阻断房扑,转复窦性心律。

高鹏教授

二.安全倍增专题

陈太波:房颤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与处理

医院陈太波教授首先指出,我国抗凝治疗率低,最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出血风险。然而,现有临床研究表明,不管是NOAC还是华法林,发生出血的风险并不高。在这些研究中,华法林的出血风险在3.5%左右,NOAC与之基本相当,有些情况下还要更低一些。华法林治疗后出血处理流程为:停用华法林,肌肉注射维生素K1(5mg),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或重组凝血因子VIIa,随时监测INR。待病情稳定后,重新评估应用华法林治疗的风险。

陈太波教授

陈太波:房间隔穿刺并发症

陈太波教授就房间隔穿刺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1)一过性ST段抬高和房室传导阻滞,处理方法是尽可能减少空气进入左心系统的可能性;(2)穿刺针入心包;(3)心脏压塞,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先观察,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进行穿刺引流;(4)误入主动脉根部,缓慢退出即可。

陈太波教授

邓华:房颤消融围术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医院邓华教授介绍称,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食管损伤及左房食管瘘、膈神经麻痹、出血及血管损伤并发症、内脏神经损伤-胃轻瘫。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原则是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术中实时监测与判断,把握术中时机,术前与术后药物预防使用等。

邓华教授

三.房颤抗凝治疗专题

陈太波:房颤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

陈太波教授将特殊房颤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分享给参会者。老年人房颤的抗凝治疗,推荐老年人应与一般成年人采用相同的INR。房颤合并肾功能不全者的抗凝治疗,正常或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每年评估肾功能,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每年进行2~3次肾功能评估。

妊娠合并房颤者的抗凝治疗,妊娠前3个月应用小剂量华法林(5mg/d),妊娠中间3个月及后3个月应用华法林,后3个月使用华法林时禁忌阴道分娩。房颤合并脑出血者,使用抗凝药可能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部分患者可以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陈太波教授

高鹏: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策略

高鹏教授与参会者探讨了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优选抗栓方案。当冠心病遇上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目前房颤合并冠心病的主流抗栓策略为双联治疗(华法林+氯吡格雷),疗效较好且降低出血风险;三联治疗可选用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临床医生选择双联用药还是三联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高鹏教授

高鹏:房颤抗凝3.0时代

高鹏教授介绍了房颤抗凝不同时代的药物选择。第一代口服抗凝药,维生素K拮抗剂为血栓栓塞事件提供了必要的保护。第二代口服抗凝药,NOAC解决了传统治疗药物的很多问题,降低了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大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NOAC特异性逆转剂成功研发,代表了抗凝治疗领域最新的革新。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证实,达比加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达赛珠单抗能快速消除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且无禁忌。

高鹏教授

四.房颤导管消融演示

程康安教授在本期学术活动中进行了一场房颤导管消融的直播演示,陈太波教授负责点评解说。这是一例男性房颤患者,病程较长,根据病情实行导管消融术。

手术直播图1

手术直播图2

此次直播过程中,两位专家就一些关键步骤分步讲解,介绍操作要点,与参会医生直接交流,答疑解惑,学习氛围浓厚,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让现场医生收获满满!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吴佳地┆美编柴明霞┆制版吴佳地吴佳地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治疗
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