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的由来
据说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妃子病了,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于是,宋光宗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郎中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前吃五至十枚,半月后病准会好。”贵妃按此法服用后,果然不久病愈了。后来,这种酸脆香甜的蘸糖山楂传入民间,就成了冰糖葫芦。
历代均以山楂为消导要药,认为它能消食积、肉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邻居家有个小孩,因食积不化,腹胀如鼓,无意中采食了很多山楂,结果大吐痰水,其病遂愈。笔者有一食滞效方:取山楂片、怀山药各等份,加适量白糖,调拌均匀,放碗内隔水蒸熟后,压制成乳儿糕状的小饼,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很有效果,小儿也十分爱吃。再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平素胃酸偏少,食后腹胀,最有效的单方是,食后嚼食鲜山楂二三枚,能消食健胃除胀满,颇为灵验。有位年近百岁的长寿老人,每次饭后总要吃一二枚山楂,几十年来从未得过消化不良。正由于山楂是味强有力的消导之品,所以,前辈医家再三告诫我们:“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得配本草》),“多食耗气,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随息居饮食谱》)。此外,在服食人参时,也不宜同时吃山楂。凡不宜吃人参或误食多食人参后不适者,均可用山楂解之,“一补气一破气之故也。”根据山楂擅长消肉积的原理,群众中流传着烧老母鸡加山楂的经验。《物类相感志》亦载:“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近代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等,用山楂的花和叶制成浸剂服用,也有降低血压作用。
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由于山楂富含多种有机酸,山楂中的维生素C即使在加热的情况下也不致被破坏。山楂还富含胡萝卜素、钙、齐墩果酸、鸟素酸、山楂酸等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等有益成分,能舒张血管,加强和调节心肌功能,增大心室和心运动振幅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降低血压。此外,山楂对心脏活动功能障碍、血管性神经官能症、颤动性心律失常等症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山楂还含有槲皮苷,它有扩张血管、促进气管纤毛运动、排痰平喘之功能,可防治心血管病,近年来应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的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每天取50克山楂和克毛冬青,分两次煎服,可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服用山楂的花和叶制成的浸剂,降血压的效果较好。
治疗心力衰竭
山楂,本来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但是近年来国外研究和利用山楂的报道也陆续出现了。山楂产于北美、亚洲和欧洲。其心血管适应证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山楂的活性主要与类黄酮和低聚原花青素有关。
当代西医文献显示山楂在治疗轻中度心力衰竭方面有显著作用。动物以及体外模型显示山楂有正性肌力效应,与洋地黄的作用机制类似。也有直接血管舒张作用的证据。一项未设对照的研究也报告血管摄影术测量发现30%~41%的符合纽约心脏学会二~三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射血分数增加,在考察死亡率方面现在尚没有发表的研究。
心力衰竭患者的山楂通常剂量是-mg,包含2%一3%类黄酮或18%~20%原花青素的萃取物,1天3次。完全的效应可能要6个月才开始出现。应当避免和中枢神经系统镇静药合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