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悸、头晕、胸闷乏力是房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黑曚、晕厥、呼吸困难等表现,而部分患者房颤的发作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
引起房颤发作的诱发因素包括情绪的激动、饮酒、运动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诱因。房颤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的表现,同时还可以伴随全身的乏力,疲乏感。容易眩晕也是房颤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在发作的时候可以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有一过性黑曚的表现。容易出现跌倒而导致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有的患者会出现明显胸部的病不适,表现为胸部的压迫感或者胸痛的表现。
房颤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房颤相关的栓塞,对原发心脏病的治疗和引起心脏病的病因进行治疗。
房颤的药物治疗一方面是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发作的时候,心室率不快并且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患者可以不进行治疗,发作的时候心室率快,按心室率增快和影响循环功能的程度可以选用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以及地高辛等药物进行相关的治疗。
另一方面房颤的药物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窦性的节律。房颤的患者容易发生栓子的脱落而造成脑栓塞,甚至是全身重要器官系统性栓塞的风险。所以房颤的患者要结合他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给予抗凝的治疗来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射融射频消融手术的方法,通常能够让房颤恢复窦性节律。房颤的危害主要是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者丧失,加之房室结绝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导致心室率极不规则的反应。
因此,对于出现这种心室率快速的房颤发作,或者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等形成,继而栓子搓落而引起全身性的这种栓塞,特别是脑栓塞的发生,是房颤病人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的特征。大约有75%的房颤患者是发生了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原发性的高血压、或者有肥厚型心肌病或者扩张型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的疾病。
如果出现房颤的反复发作,医院心内科专科就诊并给予系统的评估,以及对症的治疗。房颤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不及时就诊和积极的处理容易出现脑栓塞和重要器官的栓塞,而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dzz/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