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公众和很多医生对房颤的危害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房颤的认识误区又有哪些了?
误区一:房颤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房颤的危害并不取决于症状的轻重。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心脏会逐渐扩大,还会增加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的发生,最终增加死亡风险。
误区二:阵发房颤不要紧
有些人是阵发房颤,发作不频繁,但发生脑卒中风险较高。这些人也需要抗凝治疗。还有些人将进展为持续的房颤,卒中风险更高。
误区三:服用抗凝药物风险高,得不偿失
测凝血功能是安全有效抗凝治疗的重要措施。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现在有一些新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的安全性较高,不需要监测,使用更方便。
误区四:房颤就是冠心病
房颤是和冠心病机理不同的两种心脏疾病,多数患者的房颤其实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按冠心病治疗房颤会“牛头不对马嘴”,建议房颤患者,不要简单地认为自已就是冠心病。
误区五:治疗理念滞后,过度追求心律的转复
目前抗凝治疗为首要策略,心率和心律可宽松控制。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这是房颤患者最直接的死亡原因。抗凝治疗由于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是治疗的最重要策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