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临,气温骤降,使我院心内科住院人数迎来了新的高峰。在秋冬交替的季节,不少老人都会有心慌、头晕、气短的感觉,很多人都以为是气候时冷时热所引起的正常反应。但事实上,尤其对一些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而言,这样的症状很可能是因为房颤在“作怪”。再此特向大家科普有关房颤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房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我们心脏的正常跳动称为窦性心律,即:由窦房结开始发起心脏开始收缩的指令,然后传导到房室结,再传导到左右心室,使得心脏协调有规律地收缩,更有效率地排出血液。而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不规则,有时可达~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从而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
2房颤的症状表现1.心悸: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伴有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劳动或者休息时感觉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3房颤有哪些危害1.引起脑梗塞和猝死,房颤患者的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至脑部,房颤会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都归因于房颤,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病情更重,50%以上的患者会致残甚至死亡。
2.引起心力衰竭:因为房颤病人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出量减少,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4房颤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治疗,而且要赶紧治疗。房颤如果不及时治疗,心脏的排血功能会受到影响。且血液在心房内瘀滞,会形成涡流,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跑到大脑里就是中风,房颤从初发时的轻微症状到严重发病可能会持续十年的时间,在症状轻时,如果患者抱着忍忍就过去的态度,往往使病情一拖再拖,虽然偶尔发生房颤并不会致命,但刚刚上面讲到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能引起血栓。如果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中阻塞动脉,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中断。血栓流入脑动脉可导致脑卒中,这是对房颤患者的最大危险。最终可能诱发心衰、肺水肿、心绞痛、休克、猝死等重症疾病,对于每个月发作几次甚至每天都会发生的人就不能再忍了,应早发现、早治疗。
5房颤发病的预防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情绪稳定是房颤预防中最基本的。
饮食方面: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有些人最好连茶、咖啡、可乐都不要用。减少使用胡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心血管系统,患者平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限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要适量,最好少食多餐,切不可暴饮暴食。
运动方面:房颤患者的运动,要量力而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运动量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舒缓轻松的运动为宜,如太极拳、散步等等。有严重房颤患者,不宜进行锻炼。冬天患者外出锻炼下午4~6时最佳,这是人体精神、体力、心肺功能最佳的时间,建议患者在这一时间段进行运动。
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房颤诱发因素。房颤的发生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有着各自的诱发因素。其中阵发性房颤,常见于突然紧张、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外科手术、急性感染、剧烈咳嗽或疼痛、恶心、呕吐、缺氧或酸中毒等,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以防房颤复发。
持续性房颤则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病患者等,常持续发作半年以上。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房颤的发生。
6温馨告知房颤的危害很大,然而房颤这个病却不是人人皆知,在此不得不提醒广大市民,当出现心悸、眩晕、气短、胸部不适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以为忍一忍就会过去,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患上房颤,更要注意定期体检,一旦确诊患有房颤,更要积极治疗。心脏病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患者还有治疗的机会,有机会就要好好抓住,不要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房颤治疗该去哪里比较好呢?
切记房颤的治疗要选择心律失常专科医师,普通内科或者心内科医生并不能给予房颤患者最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如有房颤相关问题,请至郑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咨询就诊(-)!
房颤相关问题咨询还可登陆以下好大夫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xzfczz/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