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房颤(SCAF)是否需要启动抗凝治疗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华盛顿当地时间3月17日,来自德国的StefanH.Hohnloser教授在此次ACC年会上回顾了相关临床研究,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图1.StefanH.Hohnloser教授做现场报告。
一、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临床研究
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与心源性栓塞密切相关,然而,由于SCAF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通过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导致SCAF诊断延迟,为AF负荷评估带来困难。1.器械检出的房颤与卒中有一定关联性年GlotzerTV等对例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研究,随访33个月发现,持续5分钟以上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卒中(HR2.79,95%CI1.51~5.15,P=0.)和新发AF(HR5.93,95%CI2.88~12.2,P=0.)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2.高心房率事件(AHRE)与卒中关联性。
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ASSERT研究纳入例年龄>65岁、既往未接受抗凝治疗、无卒中病史的起搏器或ICD植入者,平均随访2.5年。研究结果提示,持续时间超过6分钟的房性心动过速与此后卒中风险增加2.5倍独立相关(HR2.49,95%CI1.28~4.85,P=0.)。
图3.SCAF与卒中事件关联性。
2.哪些SCAF才是真正的卒中高危人群?目前多项研究发现,心脏植入装置程控发现的SCAF与卒中有着密切关系,然而SCAF是否是导致卒中的直接危险因素?哪些SCAF患者才是真正的卒中高危人群?年DaoudEG等对入选的例至少存在1种卒中危险因素的起搏器植入者进行随访,共发生40例卒中事件。然而,在所有卒中事件中,73%患者在卒中前1个月内未检测到SCAF。该研究提示,卒中事件的发生并非单纯由SCAF决定,相关危险因素同样起重要作用。早在年BottoGL等便提出AF负荷联合CHADS2评分可更好地明确卒中高危人群。AF<5min/d,CHADS2≤2分、5min/d≤AF<24h/d,CHADS2≤1分、持续AF,CHADS2=0分为卒中低危人群。
图4.血栓栓塞风险分层。
年最新发表的“RATE”注册研究,共纳入例起搏器及ICD植入患者,研究发现:卒中事件与患者一次AF发作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短暂AF患者不增加卒中风险。此研究提出了短暂AF的概念:在一份心电图检查中同时包含AF的发作与终止。
图5.短暂性AF不增加卒中风险。
二、SCAF患者抗凝治疗存在争议
AF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重要标志,SCAF患者卒中风险更是明显升高。那SCAF患者是否需要积极抗凝治疗呢?年发表的IMPACT研究纳入名ICD或CRT植入患者,随机分为积极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积极干预组远程监控AF发生情况并根据CHADS2评分为患者及时开启和终止抗凝治疗;常规治疗组根据传统临床诊断和患者CHADS2评分制定抗凝方案。随访2年,积极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卒中事件发生率相当(2.4vs.2.3/人年,P<0.),卒中风险并无显著差异(HR1.06,95%CI0.75~1.51,P=0.),大出血事件亦无明显差异(1.6vs.1.2/人年,HR1.39,95%CI0.89~2.17,P=0.)。该研究提示,SCAF患者不应单以SCAF是否已转复窦律而停止抗凝,当然,IMPACT研究并未对SCAF患者的AF负荷及卒中事件行进一步分析。
图6.积极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卒中事件发生率。
目前正在进行的ARTESiA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ARTESiA是一项前瞻性、双盲研究,旨在评估抗凝治疗是否降低既往无AF病史、但植入性心脏监测装置提示AF持续时间>6分钟的患者卒中和栓塞发生风险。心脏植入装置检出的SCAF的确增加了患者卒中风险,但既往研究显示SCAF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似乎并未产生明显获益。植入器械明显提高了房颤的检出率,但其意义尚待明确。因此,SCAF患者启动抗凝治疗的最低AF负荷、抗凝治疗获益及风险比等临床问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刘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hexiang.net/zfxfczz/342.html